液体双抗增菌液/用于脑膜炎双球菌的选择增菌培养
-
双歧杆菌液体培养基
BNCC360833 | 见详情
-
双歧杆菌液体培养基
BNCC372504 | 见详情
-
根瘤菌培养基
BNCC380913 | 见详情
-
RV沙门菌增菌液体培养基
BNCC380917 | 见详情
-
肠道菌增菌液体培养基
BNCC382769 | 见详情
-
菌液灭活服务
BNCC360545 | 见详情
-
唾液链球菌
BNCC134928 | 见详情
-
MH液体试管
BNCC391763 | 见详情
-
中国蓝培养基即用型平板
BNCC391618 | 见详情
-
肉汤培养基G(麦康凯肉汤)
BNCC391158 | 见详情
-
EG肉汤培养基
BNCC390941 | 见详情
-
蛋白瘤胃球菌培养基基础(含纤维二糖)
BNCC389132 | 见详情



用途:用于脑膜炎双球菌的选择增菌培养。
成分(g/L):
添加剂
50%卵黄乳液
万古霉素0.66mg
多粘菌素B(5万单位)
每200ml液体双抗增菌液需添加16ml50%卵黄乳液,1支万古霉素0.66mg,1支多粘菌素B(5万单位)。
用法
称取本品 30.0g,加热溶解于 1000ml 蒸馏水中,分装,每瓶 200ml,121℃高压灭菌 15 分钟,至 45-50℃时,每瓶加入 1 支过滤除菌的万古霉素(0.66mg)、1 支过滤除菌的多粘菌素 B(5000IU)和 50% 卵黄乳液16ml,混匀, 备用。
注:培养基中含玉米淀粉,灭菌后可能出现微量沉淀。
液体双抗增菌液微生物灵敏度试验:
按标签用法制备培养基,接种以下质控菌株,放置36±1℃需氧培养18-24小时。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实物批次为准!
本公司销售的所有产品仅供实验科研使用,不用于人体及临床诊断。
适用于消毒类抑菌液产品的卫生安全评价,包括原料筛选、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及微生物限值等质量控制环节[1]。
明确要求原料需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范,感官指标通过目测法判定,理化指标采用色谱法测定醋酸氯己定含量[1]。
未直接规定具体数值,但要求微生物检测需符合GB 15979一次性卫生用品标准,菌落总数≤100 CFU/g[1]。
需包含阳性对照样品(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空白对照,验证培养基选择性[1][6]。
1. 样品预处理:无菌条件下称量;2. 增菌培养:36±1℃培养24小时;3. 选择性分离:划线接种显色培养基[1][6]。
强调万古霉素和多粘菌素B需单独过滤除菌后添加,卵黄乳液需保持45-50℃混匀防止凝固[3][6]。
包含铜绿假单胞菌检测的增菌培养步骤,适用于水质及食品微生物检验中的选择性增菌[6]。
采用RVS肉汤进行预增菌,显色培养基二次筛选,结合氧化酶试验和API 20NE生化鉴定[6]。
最低检出限为1 CFU/250mL,定量分析需≥10 CFU/mL的菌悬液浓度[6]。
每批次需同步测试ATCC 27853标准菌株,回收率应≥70%[6]。
1. 样品均质化处理;2. 36℃振荡培养增强菌体分散性;3. 使用3mm接种环保证接种量一致性[6]。
规定增菌液保存温度2-8℃且不超过24小时,避免反复冻融导致抗生素失活[6]。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相应标准的原文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