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NCC114699 | 见详情
BNCC143048 | 见详情
BNCC195647 | 见详情
BNCC258803 | 见详情
BNCC338537 | 见详情
BNCC362459 | 见详情
1ST000607-5mg | 见证书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实物批次为准!
本公司销售的所有产品仅供实验科研使用,不用于人体及临床诊断。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相应标准的原文为准!
BNCC390891 | 见详情
BNCC390807 | 见详情
BNCC386927 | 见详情
BNCC388764 | 见详情
BNCC390801 | 见详情
注意:该价格为平板价格,斜面加100元,菌液加150元
产品中文名称:层出镰刀菌
产品英文名称:Fusarium proliferatum
参考用途:用于植物立枯病防治研究。
形态特性:小型丝状真菌,在综合 PDA 培养基上菌落明显,菌丝白色,密集旺盛,向平板边缘同心圆蔓延生长,不产孢子,平板背部呈橙黄色,活性较好。
培养基:马铃薯浸粉:10.0g,葡萄糖:20.0g,KH2PO4:3.0g,MgSO4·7H2O:1.5g,硫胺素:0.008g,琼脂:15.0g,pH:6.0±0.2(25℃)
培养条件:28℃;5-7天;好氧
培养方法:①准备上述平板1-2块;②试管斜面表面消毒后,在安全柜中打开;③用无菌接种锄和接种铲切块(见附页),0.5×0.5cm2小正方形块;④将小正方形块平放至平板中心,琼脂表面上;⑤将平板正置于上述培养条件下培养,菌种长出即可使用。
存储形式:2-8℃
提供形式:斜面;菌液;平板
备注:‖描述│菌丝呈黄褐色,多呈直角分枝,分枝基部略缢缩,离分枝不远处有一隔膜。菌核初白色,成熟时暗褐色,形状不规则形,表面粗糙。顶生2~4个小梗,每个小梗上着生一个担泡子,担泡子椭圆形,无色,单胞。备注:原单位CICC40529记录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您正在浏览的产品:层出镰刀菌
手机版:层出镰刀菌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实物批次为准!
本公司销售的所有产品仅供实验科研使用,不用于人体及临床诊断。
2. 分子生物学方法:利用PCR扩增ITS或TEF-1α基因序列进行比对;
3. 产毒特性分析:检测伏马毒素等次级代谢产物。
2. 阴性对照:无菌培养基或已知非目标菌样本;
3. 平行样品:每批次检测需包含10%重复样。
2. 选择性培养:使用PDA培养基28℃培养5-7天;
3. 镜检:乳酸酚棉蓝染色后观察分生孢子梗特征;
4. 基因测序:阳性菌落进行DNA提取及PCR扩增。
2. 实验废弃物需121℃高压灭菌30分钟;
3. 分子检测应在独立分区操作以避免交叉污染。
2. 实时荧光PCR法:特异性检测Fusarium proliferatum的保守基因序列。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相应标准的原文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