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萘析商城
当前位置: 首页 标准物质 基质类 单标 焦炭标准样品
焦炭标准样品_
图片仅供参考,具体产品以实物为准!

焦炭标准样品

NCS110005 {{goodObj.price > 0 ? '¥' + goodObj.price : '咨询'}} ¥{{goodObj.sell_price || 0}} 咨询 50g {{goodObj.date}} 钢研纳克 {{item.norm}} 见证书 {{inventory}}
焦炭标准样品介绍:

产品组成:
编号St,dAdVdQgr,d热值MJ/kg氧化钛氧化锌全硫St,d(%)
NCS1100051.0113.692.0228.428.40.0180.190.00220.41.01
编号灰分Ad(%)挥发分Vd(%)热值Qgr,d(MJ/kg)磷Pd(%)氧化钛TiO2(%)氧化锌ZnO(%)氢Hd(%)TiOZnOPd
NCS11000513.692.0228.40.0180.190.00220.40.190.00220.018
编号灰分挥发分全硫
NCS11000513.692.021.01

您正在浏览的产品:焦炭标准样品

手机版:焦炭标准样品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实物批次为准!

本公司销售的所有产品仅供实验科研使用,不用于人体及临床诊断。

焦炭工业分析测定方法
适用范围 适用于冶金焦炭、铸造焦炭等固体燃料的工业分析,包括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的测定
核心检测方法 1. 水分测定:105-110℃干燥恒重法
2. 灰分测定:815±10℃灼烧法
3. 挥发分测定:900±10℃隔绝空气加热7分钟
4. 固定碳计算:差减法(100%-水分-灰分-挥发分)
检出限与定量限 水分:检出限0.1%,定量限0.3%
灰分:检出限0.2%,定量限0.5%
挥发分:检出限0.3%,定量限0.7%
质控样品要求 1. 每批样品需同步测定有证标准物质
2. 标准物质需覆盖待测成分含量范围
3. 重复测定相对偏差≤5%
4. 质控频次:每20个样品至少1个质控样
关键实验步骤 1. 样品粉碎至<0.2mm并混匀
2. 水分测定:称量后立即放入已预热干燥箱
3. 灰分测定:马弗炉从室温升至500℃(30min),再升至815℃(保持120min)
4. 挥发分测定:坩埚放入已恒温900℃的马弗炉,精确加热7分钟
特别说明 1. 挥发分测定必须使用专用坩埚并加盖密封
2. 固定碳为计算值,不直接测定
3. 环境湿度>70%时需采取防潮措施
4. 灼烧后灰分需冷却至200℃以下转移
焦炭全硫含量的测定方法
适用范围 适用于焦炭中全硫含量的测定,包括艾士卡法、高温燃烧中和法及红外吸收法
核心检测方法 1. 艾士卡法:试样与艾氏剂混合灼烧,硫酸钡重量法定量
2. 高温燃烧中和法:1350℃氧气流中燃烧,过氧化氢吸收,氢氧化钠滴定
3. 红外吸收法:高频感应炉燃烧,SO₂红外检测
检出限与定量限 艾士卡法:检出限0.01%,定量限0.05%
红外法:检出限0.001%,定量限0.005%
质控样品要求 1. 每批次需测定2个不同浓度标准物质
2. 标准物质允许偏差:±0.05%(硫含量>1%时)
3. 空白试验:每批试剂需做空白校正
4. 加标回收率:85%-110%
关键实验步骤 1. 艾士卡法:试样与MgO+Na₂CO₃(2+1)混合,分段升温至800-850℃
2. 高温燃烧法:燃烧管温度控制1350±5℃,氧气流速1.5L/min
3. 红外法:燃烧室需预先通氧清洗,样品称量精度0.0001g
特别说明 1. 低硫样品(<0.5%)优先选用红外法
2. 艾士卡法需进行空白校正
3. 高温燃烧法需每日标定碳酸钠标准溶液
4. 含氟样品需采用特殊吸收液
GB/T 4000-2017 焦炭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试验方法
适用范围 测定焦炭与CO₂的反应性能(CRI)及反应后强度(CSR),评估高炉用焦炭的热态性能
核心检测方法 1. 反应性(CRI):焦炭在1100℃与CO₂反应2小时的质量损失率
2. 反应后强度(CSR):反应后焦炭经转鼓试验(600转/30min)后>10mm粒级占比
检出限与定量限 CRI:绝对误差≤1.5%
CSR:绝对误差≤2.0%
质控样品要求 1. 使用国家有证标准物质进行过程控制
2. 标准物质CRI值范围:25%-35%
3. 平行样偏差:CRI≤1.5%,CSR≤2.0%
4. 质控频次:每周至少1次
关键实验步骤 1. 样品制备:20±1mm粒级焦炭200g
2. 反应条件:1100±5℃恒温,CO₂流量5L/min±5%
3. 反应时间:120±0.5分钟
4. 转鼓参数:直径130mm,转速20rpm,钢球数量10个
特别说明 1. 反应管使用前需检查气密性
2. 升温程序:室温→1100℃(<150min)
3. 反应后样品需冷却至100℃以下筛分
4. 异常数据需检查CO₂纯度和流量稳定性
GB/T 2001-2013 焦炭机械强度的测定方法
适用范围 测定焦炭抗碎强度(M40)和耐磨强度(M10)的转鼓试验方法
核心检测方法 1. 转鼓试验:直径1000mm、长1000mm的转鼓
2. M40:>40mm粒级占比(抗碎强度)
3. M10:<10mm粒级占比(耐磨强度)
检出限与定量限 M40/M10:绝对误差≤1.0%
重复性限:M40≤1.5%,M10≤0.8%
质控样品要求 1. 使用机械强度标准样品校准
2. 标准物质M40范围:80%-88%
3. 每季度进行设备校验
4. 平行样偏差:M40≤1.5%,M10≤1.0%
关键实验步骤 1. 样品量:50kg(>60mm粒级)
2. 转鼓参数:转速25r/min,转数100转
3. 筛分设备:机械筛(筛孔40mm、25mm、10mm)
4. 筛分时间:5分钟(振幅4-6mm)
特别说明 1. 转鼓内提升板高度需定期测量(≥25mm)
2. 样品温度需与环境温度平衡
3. 筛分过程禁止手动破碎样品
4. 潮湿样品需预先干燥处理
GB/T 1429-2020 炭素材料灰分含量的测定方法
适用范围 焦炭、石墨等炭素材料在815℃下的灰分含量测定
核心检测方法 灼烧重量法:试样在815±10℃马弗炉中灼烧至恒重
检出限与定量限 检出限:0.05%
定量限:0.15%
质控样品要求 1. 使用低灰标准物质(灰分≤0.5%)
2. 每批次样品带标样测试
3. 允许偏差:灰分≤0.5%时±0.02%,>0.5%时±5%
关键实验步骤 1. 灼烧温度:815±10℃
2. 灼烧时间:≥2小时(至无黑色颗粒)
3. 冷却条件: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4. 称量精度:0.0001g
特别说明 1. 含硫量高样品需预先处理
2. 灼烧过程中禁止样品重叠
3. 使用铂金坩埚需预先灼烧处理
4. 灰分<0.1%需延长灼烧时间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相应标准的原文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