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萘析商城
碳素钢_
图片仅供参考,具体产品以实物为准!

碳素钢

GSBH40119-96 {{goodObj.price > 0 ? '¥' + goodObj.price : '咨询'}} ¥{{goodObj.sell_price || 0}} 咨询 150g {{goodObj.date}} 钢研纳克 {{item.norm}} 见证书 {{inventory}}
碳素钢介绍:

产品组成:
编号CSiMnPSCrNiCuVAls
GSBH40119-960.1570.1140.2110.0340.0370.1230.0660.0470.1630.045
编号Tis
GSBH40119-960.071

您正在浏览的产品:碳素钢

手机版:碳素钢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实物批次为准!

本公司销售的所有产品仅供实验科研使用,不用于人体及临床诊断。

国家标准解读:碳素钢检测相关标准
标准名称及标准号 GB/T 223.69-2008
《钢铁及合金 碳含量的测定 管式炉内燃烧后气体容量法》
适用范围 适用于碳素钢、合金钢、高温合金等材料中0.10%~2.50%质量分数的碳含量测定。特别适用于碳素钢中总碳量的精准检测,覆盖低碳钢到高碳钢的全范围检测需求。
核心检测方法
• 高温燃烧法:试样在1200~1350℃氧气流中燃烧
• 气体容量法:生成的CO₂气体用氢氧化钾溶液吸收后测量体积变化
• 计算公式:C% = (V×A×f)/(m×1000)×100(V:气体体积;A:温度校正系数;f:气压校正系数;m:试样质量)
检出限与定量限
• 方法检出限(MDL):0.02% (质量分数)
• 定量限(LOQ):0.10% (质量分数),当碳含量≥0.10%时相对标准偏差≤5%
质控样品要求
• 标准物质:需使用国家级碳素钢标准物质(GBW)
• 浓度覆盖:至少包含低碳(0.1%)、中碳(0.5%)、高碳(1.2%)三个梯度
• 平行测试:每批次检测需带2个不同浓度标准物质,结果偏差≤标准值不确定度的2倍
关键实验步骤
1. 试样制备:取0.5g±0.01g钻屑试样,用无水乙醇脱脂处理
2. 预烧处理:空瓷舟1300℃预烧10min去除空白值
3. 燃烧反应:试样+助熔剂(纯锡0.5g)置于管式炉,通氧燃烧(氧气流量1.5L/min)
4. 气体吸收:燃烧气体通过除硫管后导入量气管,用400g/L KOH溶液吸收CO₂
5. 体积测定:测量吸收前后气体体积差,记录温度气压进行校正
特别说明
• 助熔剂选择:低碳钢需加纯锡0.3g+纯铁0.2g,高碳钢单独使用纯锡即可
• 空白控制:每批样品需做空白试验,空白值≤0.005%
• 设备校准:量气管需每月用标准碳酸钙校准,系统气密性每班次检查
行业标准解读:碳素钢力学性能检测
标准名称及标准号 GB/T 228.1-2021
《金属材料 拉伸试验 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
适用范围 适用于碳素钢棒材、板材、管材等金属材料在室温(10℃~35℃)下的拉伸性能测试,包括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断后伸长率等核心力学指标测定。
核心检测方法
• 试样类型:优先采用R4比例试样(标距=5.65√S₀)
• 试验速率:屈服阶段控制应变速率0.00025/s,塑性阶段0.008/s
• 引伸计要求:测定屈服强度需使用不低于1级精度的引伸计
精度要求
• 强度参数:重复性r=2%×均值,再现性R=5%×均值
• 伸长率:当A≤10%时允差±0.5%,A>10%时允差±1.0%
质控样品要求
• 标准试样:使用CRM标准拉伸样块,如GBW13228碳素钢标样
• 验证频率:试验机每日首次使用前用标准样块校验,结果偏差≤2%
关键实验步骤
1. 制样:保留原始表面,标距内粗糙度Ra≤1.6μm
2. 尺寸测量:厚度宽度精确至0.01mm,截面积计算保留3位有效数字
3. 装夹:确保试样纵轴与受力方向重合,夹持力≤材料屈服强度的20%
4. 数据采集:屈服阶段采样频率≥10Hz,记录力-延伸曲线
特别说明
• 应变速率敏感性:Q235等低碳钢对应变速率敏感,需严格按标准控制速率
• 断口位置:有效试样断口需位于标距中部1/3区域内,否则结果无效
金相检测标准:碳素钢显微组织分析
标准名称及标准号 GB/T 13298-2015
《金属显微组织检验方法》
适用范围 适用于碳素钢的铸态、轧制态、热处理态显微组织检验,包括铁素体、珠光体、渗碳体等相组成分析,晶粒度评级,非金属夹杂物评定等。
核心检测方法
• 制样:切割→镶嵌→磨抛(逐级至0.5μm金刚石抛光)
• 腐蚀剂:4%硝酸酒精溶液(碳素钢通用)
• 显微观察:100×~1000×光学显微镜,按GB/T6394评定晶粒度
分辨率要求
• 组织鉴别:可清晰分辨1μm以上显微组织特征
• 晶粒度评级:误差不超过0.5级
质控样品要求
• 标准图谱:使用YB/T5148中的碳素钢标准金相图谱
• 比对样块:每批样品制备时同步制作已知组织的参比样
关键实验步骤
1. 取样:垂直于轧制方向截取,保留原始边缘
2. 腐蚀控制:20℃环境,浸蚀时间10~30秒(高碳钢取短时间)
3. 观察规范:先低倍(100×)扫描,再高倍(500×)分析典型区域
4. 图像记录:每个样品至少保存3个不同视场的典型组织照片
特别说明
• 伪组织识别:高碳钢易出现浮凸组织,需与真实组织区分
• 制样缺陷控制:抛光过程严禁组织拖尾,磨痕需完全去除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相应标准的原文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