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萘析商城
当前位置: 首页 标准物质 有机类 混标 氨基酸混合溶液标准物质
氨基酸混合溶液标准物质_
图片仅供参考,具体产品以实物为准!

氨基酸混合溶液标准物质

GBW(E)100062 Amino Acids in 0.1mol/L HCl {{goodObj.price > 0 ? '¥' + goodObj.price : '咨询'}} ¥{{goodObj.sell_price || 0}} 咨询 1ml {{goodObj.date}} 中国计量院 {{item.norm}} 见详情 {{inventory}} 常温储存 常温运输
氨基酸混合溶液标准物质介绍:

浓度/纯度/标准值:组分 标准值(mmol/L) 扩展不确定度(mmol/L), (k=2)天氡氨酸 1.00 0.03苏氨酸 1.00 0.03丝氨酸 1.00 0.03谷氨酸 1.00 0.03甘氨酸 1.00 0.03丙氨酸 1.00 0.03胱氨酸 1.00 0.04缬氨酸 1.00 0.04甲硫氨酸 1.00 0.03异亮氨酸 1.00 0.02亮氨酸 0.99 0.04酪氨酸 1.00 0.03苯丙氨酸 1.00 0.03赖氨酸 1.01 0.02组氨酸 1.00 0.04精氨酸 1.00 0.03脯氨酸 1.01 0.02
使用注意事项:使用前于室温(20±5)℃平衡;安瓿瓶一经打开,不得再次熔封使用。
特征形态:液态
基体:0.1mol/LHCL
主要分析方法:非水滴定法# 结合离子交换色谱法# 修正谷氨酸为酸碱滴定法#
定值单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规格:1ml
定级证书量值信息:
标准值不确定度单位CAS备注
天氡氨酸0.990.03(mmol/l)56-84-8
苏氨酸0.950.03(mmol/l)80-68-2
丝氨酸0.960.03(mmol/l)56-45-1
谷氨酸1.010.03(mmol/l)56-86-0
甘氨酸1.030.03(mmol/l)56-40-6
丙氨酸1.000.03(mmol/l)56-41-7
胱氨酸0.960.04(mmol/l)56-89-3
缬氨酸1.150.04(mmol/l)72-18-4
甲硫氨酸1.060.03(mmol/l)63-68-3
异亮氨酸0.870.02(mmol/l)73-32-5
亮氨酸1.250.04(mmol/l)61-90-5
酪氨酸0.890.03(mmol/l)60-18-4
苯丙氨酸0.970.03(mmol/l)63-91-2
盐酸赖氨酸0.700.02(mmol/l)657-27-2
组氨酸1.010.04(mmol/l)71-00-1
精氨酸0.880.03(mmol/l)74-79-3
脯氨酸0.860.02(mmol/l)147-85-3

应用领域:食品/营养及功能成分
保存条件:冷藏和避光条件下保存,常温运输。
研制单位名称: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您正在浏览的产品:氨基酸混合溶液标准物质

手机版:氨基酸混合溶液标准物质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实物批次为准!

本公司销售的所有产品仅供实验科研使用,不用于人体及临床诊断。

涉及的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解读
1. 《化学试剂 标准研制用氨基酸标准物质的研制》
适用范围: 该标准规定了氨基酸标准物质研制的基本要求,包括原料选择、纯度分析、均匀性检验、稳定性评价等流程,适用于实验室质量控制、仪器校准及方法验证。
关联内容: 标准中明确了氨基酸混合溶液标准物质的定值方法(如质量平衡法、核磁共振法),并规定需通过液相色谱(HPLC)或气相色谱(GC)进行纯度验证。
检出限: 未直接规定具体检出限,但要求定值结果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应≤2%(k=2)。
2. 《化学试剂 标准物质技术规范》
适用范围: 适用于所有化学试剂类标准物质的生产和质量控制,包括氨基酸混合溶液标准物质的制备、定值、包装及储存要求。
关联内容: 要求标准物质需提供证书信息(如标准值、不确定度、有效期),并规定批次内均匀性检验的最小抽样量应≥10个单元。
稳定性要求: 长期稳定性监测周期≥12个月,短期稳定性需通过高温(如40℃)加速试验验证。
3. JJF 1343-2022 《标准物质定值的通用原则及统计学要求》
适用范围: 规定了标准物质定值的统计学方法,适用于氨基酸混合溶液等溶液类标准物质的量值溯源和不确定度评估。
关联内容: 要求采用至少2种独立分析方法(如同位素稀释质谱法、分光光度法)进行定值,并明确协作定值实验室数量应≥6家。
不确定度计算: 合成不确定度需包含均匀性、稳定性、定值方法等分量,扩展不确定度置信概率为95%。
4. 《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 化学试剂标准物质》
适用范围: 针对实验室使用标准物质的全流程质量控制,包括氨基酸混合溶液标准物质的验收、储存和使用规范。
关联内容: 规定标准物质使用前需进行验证实验(如加标回收率应在95%-105%),并建立使用记录台账。
储存条件: 要求避光保存于4℃以下环境,开封后有效期需根据稳定性数据重新评估。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相应标准的原文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