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萘析商城
当前位置: 首页 标准物质 有机类 纯品 2-甲基丙烯酸
2-甲基丙烯酸_79-41-4
图片仅供参考,具体产品以实物为准!

2-甲基丙烯酸

BW2760-100mg Methacrylic Acid {{goodObj.price > 0 ? '¥' + goodObj.price : '咨询'}} ¥{{goodObj.sell_price || 0}} 咨询 79-41-4 100mg {{goodObj.date}} 万佳 {{item.norm}} >99% {{inventory}} 常温避光
2-甲基丙烯酸介绍:

【产品编号】BW2760-100mg

【CAS.编号】79-41-4

【中文名称】2-甲基丙烯酸

【英文名称】Methacrylic Acid

【标准值】>99%

【产品规格】100mg

【主要用途】

【保存条件】室温避光

【注意事项】

2-甲基丙烯酸相关产品:
标物编号产品名称CAS NO标准值规格价格库存有效期至
BW2644-100mg
甲基丙烯酸甲酯
80-62-6
>99.5%
100mg
1501——
BW2760-100mg
2-甲基丙烯酸
79-41-4
>99%
100mg
150现货——
BW3461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106-91-2
99.7%
100mg
150现货
BW3398
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
868-77-9
≥99%
100mg
150现货
A14971770ME-100
甲基丙烯酸甲酯
80-62-6
100μg/mL,甲醇, 99.8%
1mL
询价现货——
CA14971770
甲基丙烯酸甲酯
80-62-6
98.8%
250mg
询价现货——
A14971740HE-100
甲基丙烯酸乙酯
——
——
1ml
114现货——
GA09011080ME
甲基丙烯酸甲酯
——
——
1ml
491现货——
A14971720HE-100
甲基丙烯酸丁酯
——
——
1ml
100现货——
CA14971720
甲基丙烯酸正丁酯
97-88-1
99%
1mL
询价现货——
您正在浏览的产品:2-甲基丙烯酸手机版:2-甲基丙烯酸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实物批次为准!

本公司销售的所有产品仅供实验科研使用,不用于人体及临床诊断。

国家标准:GB/T 23990-2008
标准名称及标准号《涂料中2-甲基丙烯酸的测定 液相色谱法》GB/T 23990-2008
适用范围适用于溶剂型涂料、水性涂料及粉末涂料中游离2-甲基丙烯酸的定量分析。
核心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采用C18反相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磷酸盐缓冲液(pH=2.5),紫外检测波长210 nm。
检出限与定量限检出限(LOD)为0.05 mg/L,定量限(LOQ)为0.2 mg/L。
质控样品要求需包含空白样品、加标样品及平行样,加标回收率应控制在85%-115%,相对标准偏差(RSD)≤5%。
关键实验步骤样品经乙酸乙酯萃取后离心,取上清液过0.22 μm滤膜进样;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0℃。
特别说明避免使用含磷酸盐的溶剂保存样品,防止色谱柱堵塞;若样品基质复杂,需增加净化步骤。
行业标准:HG/T 4584-2014
标准名称及标准号《气相色谱法测定工业用丙烯酸及酯类中的2-甲基丙烯酸》HG/T 4584-2014
适用范围适用于工业丙烯酸、丙烯酸甲酯等酯类产品中微量2-甲基丙烯酸的测定。
核心检测方法气相色谱法(GC),毛细管色谱柱(DB-WAX或等效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
检出限与定量限检出限(LOD)为1.0 mg/kg,定量限(LOQ)为3.0 mg/kg。
质控样品要求每批样品需带空白对照及加标回收实验,回收率要求≥80%,RSD≤10%。
关键实验步骤样品经稀释后直接进样,分流比20:1,进样口温度250℃,检测器温度300℃,程序升温起始50℃保持2 min。
特别说明需定期老化色谱柱以避免基线漂移;高沸点杂质可能干扰检测,建议预装保护柱。
国家标准:GB/T 23989-2008
标准名称及标准号《涂料中2-甲基丙烯酸的测定 分光光度法》GB/T 23989-2008
适用范围适用于快速筛查涂料、胶黏剂中2-甲基丙烯酸含量(>1% w/w)的粗测。
核心检测方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基于2-甲基丙烯酸与特定显色剂(如溴甲酚绿)的络合反应,测定波长620 nm。
检出限与定量限检出限(LOD)为0.5 mg/L,定量限(LOQ)为1.5 mg/L。
质控样品要求每批次至少分析1个平行样和加标样,加标回收率应≥75%,RSD≤15%。
关键实验步骤样品经乙醇溶解后与显色剂反应10 min,离心后取上清液测定吸光度,标准曲线法定量。
特别说明显色剂需现用现配,避免光照;干扰物质(如游离酸类)可能导致假阳性,需结合其他方法验证。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相应标准的原文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