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萘析商城
球孢白僵菌_
图片仅供参考,具体产品以实物为准!

球孢白僵菌

BNCC122077 Beauveria bassiana (Bals.-Criv.) Vuill. {{goodObj.price > 0 ? '¥' + goodObj.price : '咨询'}} ¥{{goodObj.sell_price || 0}} 咨询 斜面;菌液;平板 {{goodObj.date}} 北纳生物/BNCC {{item.norm}} 见详情 {{inventory}}
球孢白僵菌介绍:

注意:该价格为平板价格,斜面加100元,菌液加150元
产品中文名称:球孢白僵菌
产品英文名称:Beauveria bassiana (Bals.-Criv.) Vuill.
参考用途:鳞翅目害虫生物防治
形态特性:蔓延生长,丝状,边缘不规则,不透明,正面白色,反面白色,形态扁平,表面粗糙,表面明亮,质地干燥,纯度:纯
培养基:马铃薯浸粉:10.0g,葡萄糖:20.0g,KH2PO4:3.0g,MgSO4·7H2O:1.5g,硫胺素:0.008g,琼脂:15.0g,pH:6.0±0.2(25℃)
培养条件:25℃,5-7天,好氧
培养方法:①准备上述平板1-2块;②试管斜面表面消毒后,在安全柜中打开;③用无菌接种锄和接种铲切块(见附页),0.5×0.5cm2小正方形块;④将小正方形块平放至平板中心,琼脂表面上;⑤将平板正置于上述培养条件下培养,菌种长出即可使用。
存储形式:2-8℃
提供形式:斜面;菌液;平板
备注:‖寄主名称│马尾松毛虫等鳞翅目害虫‖致病对象│动物‖采集地│湖南长沙‖描述│菌落白色、粉状、10d直径32.28mm,菌落薄而平,表面有放射状沟纹,孢子层略突起,背面无色素。分生孢子为椭圆形、无色、光滑、孢子大多为2-2.5×5-6μm;菌丝粗1.5-2μm;产孢细胞(瓶梗)浓密簇生于菌丝、分生孢子梗或膨大的泡囊(柄细胞)上,球形至瓶形,颈部明显延长成粗1μm,长达20μm的产孢轴,轴上具小齿突,成 “之”字形弯曲。产孢细胞和泡囊常增生,在分生孢子梗或菌丝上大多具成球形的密实孢子头,在低倍镜下即可看到。

您正在浏览的产品:球孢白僵菌

手机版:球孢白僵菌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实物批次为准!

本公司销售的所有产品仅供实验科研使用,不用于人体及临床诊断。

标准1:微生物农药毒力测定 球孢白僵菌()
标准名称及标准号 GB/T 23222-2008《微生物农药毒力测定 球孢白僵菌》
适用范围 适用于球孢白僵菌制剂对靶标害虫的毒力生物测定及效果评价,包含实验室毒力测定与田间试验方法。
核心检测方法 采用浸渍法或喷雾法处理试虫,记录死亡率与半数致死浓度(LC50),需设置空白对照与梯度浓度组。
检出限与定量限 活孢子数检测下限为1×103 CFU/g,定量限为1×105 CFU/g,毒力试验误差率要求≤15%。
质控样品要求 需同步测试标准品(如ATCC 74040菌株),活孢子萌发率≥90%,且每批次样品需重复3次实验。
关键实验步骤 孢子悬浮液制备→试虫标准化处理→染毒处理→温湿度控制(25±1℃,RH 80%)→48小时观察记录。
特别说明 需在生物安全二级(BSL-2)实验室操作,避免交叉污染;靶标昆虫需选用敏感品系(如松毛虫3龄幼虫)。
标准2:农用微生物菌剂检测规程()
标准名称及标准号 GB 20287-2006《农用微生物菌剂》
适用范围 涵盖球孢白僵菌等农用微生物菌剂的质量控制,包括有效活菌数、杂菌率、贮存稳定性等指标。
核心检测方法 活菌计数采用稀释平板法(PDA培养基),杂菌率检测参照GB/T 8170规定,水分测定用减压干燥法。
检出限与定量限 活菌数最低检测限为1×106 CFU/g,杂菌率允许范围≤10%,含水量要求≤8%。
质控样品要求 每批次需留样3份,保存于4℃避光环境,检测时需同时进行培养基空白对照。
关键实验步骤 样品梯度稀释→选择性培养(28℃ 72小时)→菌落特征鉴定→杂菌形态学分析。
特别说明 检测用培养基需提前做无菌验证,菌落计数需在培养后48-72小时内完成。
标准3:微生物农药环境风险评估(NY/T 3153-2017)
标准名称及标准号 NY/T 3153-2017《微生物农药环境风险评估指南》
适用范围 规定球孢白僵菌等微生物农药对非靶标生物(如蜜蜂、鱼类)的环境安全性评估方法。
核心检测方法 急性毒性试验(半数致死浓度LC50)、繁殖影响试验(慢性暴露90天)。
质控样品要求 试验用生物需符合SPF级标准,孢子浓度需用血球计数板校准。
关键实验步骤 暴露浓度设置→生物行为学观察→病理学检测→数据模型计算风险商值(RQ)。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相应标准的原文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