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萘析商城
鳗弧菌_
图片仅供参考,具体产品以实物为准!

鳗弧菌

BNCC354817 Vibrio anguillarum {{goodObj.price > 0 ? '¥' + goodObj.price : '咨询'}} ¥{{goodObj.sell_price || 0}} 咨询 斜面;平板 {{goodObj.date}} 北纳生物/BNCC {{item.norm}} 见详情 {{inventory}}
鳗弧菌介绍:

注意:该价格为平板价格,斜面加100元
产品中文名称:鳗弧菌
产品英文名称:Vibrio anguillarum
参考用途:分类学研究
形态特性:菌落直径为1-2mm,圆形,边缘整齐,不透明,正面黄色,颜色较浅,中间凸起,表面光滑,表面明亮,质地湿润,易挑起,G-(红),杆菌,纯度:纯
培养基:蛋白胨:5.0g,酵母膏:1.0g,柠檬酸铁:0.1g,溴化钾:0.08g,NaCl:19.45g,MgCl2:5.98g,Na2SO4:3.24g,CaCl2:1.8g,KCl:0.55g,Na2CO3:0.16g,Na2NO3:0.0016g,Na2HPO4:0.008g,氯化锶:0.034g,硼酸:0.022g,硅酸钠:0.004g,氟化钠:0.0024g,琼脂:15.0g,pH:7.4-7.8(25℃)
培养条件:20℃;24-48h;好氧
培养方法:①准备上述平板 1-2 块;②平板表面消毒后在安全柜中打开;③吸取 1-3ml 无菌水打入平板中,用无菌涂布棒在平板表层来回刮取菌苔,制成菌悬液;④用巴氏吸管吸取菌悬液,打入到新鲜的平板上,涂布均匀;⑤将平板置于上述培养条件下培养即可。
存储形式:2-8℃
提供形式:斜面;平板
备注:‖描述│菌体短杆状,弧形弯曲,单个或成对儿排列,革兰氏阴性。GenBank: M28385

您正在浏览的产品:鳗弧菌

手机版:鳗弧菌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实物批次为准!

本公司销售的所有产品仅供实验科研使用,不用于人体及临床诊断。

国家标准:GB/T 26421-2010《微生物检测方法通用规程》
标准名称及标准号 GB/T 26421-2010《微生物检测方法通用规程》
适用范围 适用于食品、环境及生物样品中微生物(含鳗弧菌)的检测,规定基础实验条件、操作规范及结果判定。
核心检测方法 基于选择性培养基培养法,结合生化鉴定(如氧化酶试验、API 20E系统)确认鳗弧菌。
检出限与定量限 检出限为1 CFU/g(液体样品为1 CFU/mL),定量限为10 CFU/g(液体样品为10 CFU/mL)。
质控样品要求 每批次实验需包含空白对照、阳性对照(标准鳗弧菌菌株)及阴性对照(非目标菌)。
关键实验步骤 样品均质→选择性增菌培养(TCBS培养基,28℃±1℃,24h)→可疑菌落分离→生化鉴定→结果报告。
特别说明 鳗弧菌需在生物安全二级(BSL-2)实验室操作,避免气溶胶产生;培养温度严格控制在28℃±1℃。
行业标准:《鱼类细菌类疾病检测规程 第1部分:鳗弧菌》
标准名称及标准号 SC/T 7201.1-2006《鱼类细菌类疾病检测规程 第1部分:鳗弧菌》
适用范围 专门针对水产养殖中鱼类鳗弧菌感染的诊断与检测,包括病鱼组织、水体及饲料样品。
核心检测方法 病理学观察(组织病变)→细菌分离培养(含庆大霉素TCBS培养基)→PCR检测(靶向toxR基因)。
检出限与定量限 培养法检出限为10 CFU/g,PCR法检出限为50 CFU/mL(需结合电泳验证)。
质控样品要求 阳性对照需使用ATCC 43300标准菌株,阴性对照使用无菌生理盐水及非目标菌(如嗜水气单胞菌)。
关键实验步骤 病鱼组织研磨→梯度稀释→选择性培养→菌落PCR扩增→测序比对→毒力基因分析(可选)。
特别说明 PCR引物序列为toxR-F:5'-GTTGAGCGTATTGACGGT-3',toxR-R:5'-CGGTGTTGCTGGTTTAGG-3',扩增产物长度为386bp。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相应标准的原文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