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萘析商城
当前位置: 首页 标准物质 有机类 纯品 隐色孔雀石绿
隐色孔雀石绿_129-73-7
图片仅供参考,具体产品以实物为准!

隐色孔雀石绿

1ST7303-1g Leucomalachite green {{goodObj.price > 0 ? '¥' + goodObj.price : '咨询'}} ¥{{goodObj.sell_price || 0}} 咨询 129-73-7 1g {{goodObj.date}} First Standard {{item.norm}} 见证书 {{inventory}}
隐色孔雀石绿介绍:

产品基本信息:
分子式:C23H26N2
分子量:330.47

您正在浏览的产品:隐色孔雀石绿

手机版:隐色孔雀石绿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实物批次为准!

本公司销售的所有产品仅供实验科研使用,不用于人体及临床诊断。

国家标准《水产品中孔雀石绿和结晶紫残留量的测定》
标准名称及标准号 GB/T 19857-2005《水产品中孔雀石绿和结晶紫残留量的测定》
适用范围 适用于水产品及其制品中隐色孔雀石绿、孔雀石绿、隐色结晶紫及结晶紫残留量的测定。
核心检测方法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采用同位素内标法定量。
检出限与定量限 隐色孔雀石绿的检出限为0.5 μg/kg,定量限为1.0 μg/kg。
质控样品要求 需添加空白基质加标样品,加标浓度应覆盖定量限至最高残留限量;每批次样品需包含空白对照、加标样品和平行样。
关键实验步骤 1. 样品经乙腈提取后,用中性氧化铝柱净化;
2. 采用C18色谱柱分离,流动相为乙腈-乙酸铵溶液;
3. 质谱监测离子对为329/313(定量离子)和329/240(定性离子)。
特别说明 隐色孔雀石绿为孔雀石绿的代谢物,需同时检测原药及代谢物总量;实验过程中需避光操作,防止光解。
行业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水产品中孔雀石绿残留量的测定》
标准名称及标准号 GB 31660.5-201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水产品中孔雀石绿残留量的测定》
适用范围 适用于鲜活、冷冻及加工水产品中隐色孔雀石绿和孔雀石绿总量的测定。
核心检测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双方法确认。
检出限与定量限 HPLC法定量限为2.0 μg/kg,LC-MS法定量限为1.0 μg/kg。
质控样品要求 每批次需包含10%平行样,加标回收率应控制在70%-120%范围内。
关键实验步骤 1. 样品经乙酸铵缓冲液提取,固相萃取柱净化;
2. 流动相优化为乙腈-磷酸盐缓冲液体系(HPLC法);
3. 需进行衍生化处理以提高检测灵敏度。
特别说明 标准明确要求当检测结果接近限量值时,必须使用LC-MS/MS法进行确认;实验器具需避免使用玻璃材质以防吸附。
国家标准《水产品中孔雀石绿残留量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
标准名称及标准号 GB/T 20361-2006《水产品中孔雀石绿残留量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
适用范围 适用于鱼类、虾类等水产品中隐色孔雀石绿及孔雀石绿的残留检测。
核心检测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HPLC-FLD),需对隐色孔雀石绿进行氧化衍生。
检出限与定量限 隐色孔雀石绿的检出限为0.3 μg/kg,定量限为0.5 μg/kg。
质控样品要求 每20个样品需插入1个质控样,相对标准偏差(RSD)需≤15%。
关键实验步骤 1. 使用二氯甲烷-酸性氧化铝体系进行提取净化;
2. 采用DDQ(2,3-二氯-5,6-二氰基苯醌)作为衍生化试剂;
3. 荧光检测器激发波长265 nm,发射波长360 nm。
特别说明 该方法对实验人员操作技术要求较高,衍生化反应需严格控制温度和反应时间。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相应标准的原文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