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物质/水中甲醛
-
甲醇中强力霉素
BW-SCL-TM-00041 | 1000 mg/L
-
甲醇中金霉素
BW-SCL-TM-00040 | 1000 mg/L
-
甲醇中四环素
BW-SCL-TM-00263 | 1000μg/mL
-
甲醇中三聚氰胺
BW-OTL-HM-01554 | 100μg/mL
-
正己烷中4,4’-滴滴滴
BW-NCL-HN-00023 | 100μg/mL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实物批次为准!
本公司销售的所有产品仅供实验科研使用,不用于人体及临床诊断。
4-氨基-3-联氨-5-巯基-1,2,4-三氮杂茂(AHMT)分光光度法:
在碱性条件下,甲醛与AHMT发生缩合反应,经高碘酸钾氧化生成紫红色化合物,在55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
1. 每批次样品需同时测定空白样品和质控样
2. 质控样浓度应覆盖标准曲线中段浓度(建议0.5-1.5mg/L)
3. 平行样相对偏差≤10%
4. 加标回收率应控制在85%~115%范围内
步骤1:样品预处理 - 水样需经0.45μm滤膜过滤,消除悬浮物干扰
步骤2:反应体系构建
① 取25mL水样于比色管中
② 加入2.5mL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氢氧化钾溶液
③ 加入1.5mL AHMT溶液,混匀后室温避光反应20min
步骤3:显色反应 - 加入2.5mL高碘酸钾溶液,混匀后反应5min
步骤4:光度测定 - 用10mm比色皿在55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
1. 显色温度需控制在20~25℃,温度过低需延长反应时间至30min
2. 硫化物浓度>1mg/L时会产生负干扰,需预先通氮气去除
3. 醛酮类化合物可能产生正干扰,需通过空白扣除
4. 显色后溶液应在2小时内完成测定
5. 实验用水需使用无醛蒸馏水(经高锰酸钾处理)
在乙酸-乙酸铵缓冲体系中,甲醛与乙酰丙酮发生缩合反应生成黄色化合物,在414nm波长处进行分光光度测定。
1. 每20个样品需测定1个平行样和1个加标样
2. 平行样相对偏差≤15%
3. 标准曲线相关系数≥0.999
4. 每季度需进行方法比对验证
步骤1:水样预处理 - 浑浊水样需离心处理(4000r/min,15min)
步骤2:反应体系
① 取10mL水样于25mL比色管
② 加入1mL乙酰丙酮溶液(临用现配)
步骤3:显色反应 - (60±2)℃水浴加热15min,冷却至室温
步骤4:光度测定 - 用10mm比色皿在414nm处测定吸光度
1. 酚含量>3mg/L时需蒸馏预处理
2. 显色后溶液稳定时间4小时
3. 水样需用玻璃瓶采集,24小时内分析
4. 甲醛标准溶液需每周重新配制
5. 乙醛含量>5mg/L时需采用校正因子法消除干扰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相应标准的原文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