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萘析商城
当前位置: 首页 钐(Sm)/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单元素空心阴极灯/KY-1型/4针/适用仪器:普析通用
钐(Sm)/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单元素空心阴极灯/KY-1型/4针/适用仪器:普析通用_
图片仅供参考,具体产品以实物为准!

钐(Sm)/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单元素空心阴极灯/KY-1型/4针/适用仪器:普析通用

NB-KY-1-Sm-PXTY {{goodObj.price > 0 ? '¥' + goodObj.price : '咨询'}} ¥{{goodObj.sell_price || 0}} 咨询 1个 {{goodObj.date}} 萘析精选 {{item.norm}} KY-1型 {{inventory}}
钐(Sm)/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单元素空心阴极灯/KY-1型/4针/适用仪器:普析通用介绍:

产品概述

KY-1型钐(Sm)单元素空心阴极灯是专为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设计的锐线光源,适配普析通用系列仪器。该灯采用高纯度钐金属阴极,结合惰性气体放电技术,可精准输出钐元素的特征光谱,满足痕量钐元素检测需求,适用于环境监测、金属材料分析等领域。

产品特点

  • 低起辉电压:起辉电压<360V,降低仪器能耗
  • 高稳定性:铜灯预热20分钟,漂移≤0.003A/30min,确保长期测试精度
  • 超低噪声:铜灯噪声≤0.002A,提升检测灵敏度
  • 长使用寿命:3000-5000mA·h寿命设计,降低使用成本
  • 专利技术:采用双阴极分离结构,减少自吸收效应

产品规格参数

型号KY-1型(4针接口)
适配仪器普析通用全系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阴极材料≥99.99%高纯钐金属
起辉电压<360V
预热稳定性漂移≤0.003A/30min
工作噪声≤0.002A
寿命保证3000-5000mA·h

工作原理

基于空心阴极辉光放电原理,在低压惰性气体环境中,通过电场激发钐原子产生特征锐线光谱。阴极腔体特殊设计使钐元素原子高效激发,发射出适用于原子吸收检测的窄带光谱。

安装与使用方法

  1. 关闭仪器电源,确认灯室接口类型(4针)
  2. 手持灯体陶瓷基座,垂直插入对应灯座
  3. 开机后选择钐元素工作模式,设置3-10mA工作电流
  4. 预热20分钟达到最佳稳定性
  5. 通过波长扫描确认特征谱线强度

注意事项

  • 避免带电插拔,防止电路冲击
  • 连续使用建议间隔1小时关机冷却
  • 定期用无水乙醇清洁光学窗口
  • 长期停用需密封存放在干燥环境
  • 异常辉光时立即断电检查

应用领域

  • 稀土材料纯度检测
  • 核工业钐同位素分析
  • 磁性材料成分监控
  • 环境水样重金属检测
  • 生物医药样品痕量分析

您正在浏览的产品:钐(Sm)/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单元素空心阴极灯/KY-1型/4针/适用仪器:普析通用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实物批次为准!

本公司销售的所有产品仅供实验科研使用,不用于人体及临床诊断。

国家标准: 原子吸收光谱法通则
标准名称及标准号 GB/T 15337-2008 《原子吸收光谱法通则》
适用范围 适用于金属、非金属及化学物质中元素的定量分析,包含火焰原子化与石墨炉原子化技术。
核心检测方法 基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单元素空心阴极灯光源,通过测量特征谱线吸光度实现定量分析。
检出限与定量限 钐(Sm)的典型检出限为0.05 μg/mL(火焰法),定量限为0.2 μg/mL;不同仪器需通过校准曲线验证。
质控样品要求 要求使用有证标准物质(CRM)进行校准,每批次实验需包含空白、平行样及加标回收样,回收率应在80%-120%。
关键实验步骤 1. 仪器预热与光路校准;
2. 空心阴极灯选择及波长设置;
3. 标准曲线绘制与样品测定;
4. 数据校正与干扰消除。
特别说明 钐元素测定需注意电离干扰,建议添加消电离剂(如氯化铯);仪器需定期进行波长精度与基线稳定性检查。
行业标准: 环境监测 金属元素的测定 原子吸收法
标准名称及标准号 HJ 491-2019 《环境监测 金属元素的测定 原子吸收法》
适用范围 适用于环境样品(水、土壤、沉积物)中痕量金属元素的测定,包含钐等稀土元素的检测。
核心检测方法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结合基体改进剂降低干扰,适用于低浓度钐的定量分析。
检出限与定量限 钐的检出限为0.02 μg/L(石墨炉法),定量限为0.08 μg/L,需通过标准加入法验证基体效应。
质控样品要求 每批次须包含10%的平行样,相对偏差≤15%;加标回收率应满足实验室内部质控范围。
关键实验步骤 1. 样品前处理(消解、过滤);
2. 仪器参数优化(狭缝宽度、灯电流);
3. 背景校正(氘灯或塞曼效应);
4. 数据记录与处理。
特别说明 环境样品中钐易受共存离子(如Fe³⁺、Al³⁺)干扰,需采用螯合萃取或离子交换法预分离。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相应标准的原文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