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萘析商城
尖镰孢菌_
图片仅供参考,具体产品以实物为准!

尖镰孢菌

BNCC120452 Fusarium oxysporum Schltdl. {{goodObj.price > 0 ? '¥' + goodObj.price : '咨询'}} ¥{{goodObj.sell_price || 0}} 咨询 斜面;菌液;平板 {{goodObj.date}} 北纳生物/BNCC {{item.norm}} 见详情 {{inventory}}
尖镰孢菌介绍:

注意:该价格为平板价格,斜面加100元,菌液加150元
产品中文名称:尖镰孢菌
产品英文名称:Fusarium oxysporum Schltdl.
参考用途:/
形态特性:小型丝状真菌,在综合 PDA 培养基上菌落明显可见,菌丝白色、浓密,棉絮状。
培养基:马铃薯浸粉:6.0g,葡萄糖:20.0g,琼脂:20.0g,pH5.6±0.2(25℃)
培养条件:25-28℃,5-7天,好氧
培养方法:①准备上述平板1-2块;②试管斜面表面消毒后,在安全柜中打开;③用无菌接种锄和接种铲切块(见附页),0.5×0.5cm2小正方形块;④将小正方形块平放至平板中心,琼脂表面上;⑤将平板正置于上述培养条件下培养,菌种长出即可使用。
存储形式:2-8℃
提供形式:斜面;菌液;平板
备注:‖寄主名称│合欢‖致病对象│植物‖采集地│河南濮阳‖描述│在PSA培养基上气生菌丝绒状,白色、粉白色至淡青莲色,基物表面青莲色,基物无色。有些菌株长蓝绿色菌丝团,菌丝成束生紧贴管壁。小型分生孢子数量多,卵圆形、肾形,假头状着生于产孢细胞上,5.0~12.6×2.5~4.0μm;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稍弯,向两端较均匀的逐渐变尖,基部常有一显著的突起称为足胞,1~7隔膜,多数3隔膜。1~2隔膜的大小10.0~34.0×2.5~4.0μm;3~4隔膜的大小23.0~56.6×3.0~5.0μm;5~7隔膜的大小31.0~60.0×3

您正在浏览的产品:尖镰孢菌

手机版:尖镰孢菌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实物批次为准!

本公司销售的所有产品仅供实验科研使用,不用于人体及临床诊断。

国家标准:植物检疫中尖镰孢菌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
标准名称及标准号 GB/T 36812-2018《植物检疫中尖镰孢菌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
适用范围 适用于植物及其产品(包括种子、苗木、果实等)中尖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的定性检测,适用于口岸检疫、实验室检测及病害监测。
核心检测方法 实时荧光PCR法:基于尖镰孢菌特异性基因序列(如β-tubulin基因)设计引物和探针,通过荧光信号扩增曲线判定目标菌的存在。
检出限与定量限 检出限为10拷贝/反应(纯DNA模板),定量限为100拷贝/反应;实际样本中检出限可能因基质干扰略有差异。
质控样品要求 阳性对照:尖镰孢菌标准菌株DNA;阴性对照:无菌水或非目标菌DNA;内参:植物内源基因(如18S rRNA)验证提取有效性。
关键实验步骤 1. 样本预处理:研磨后提取总DNA;
2. 引物/探针验证:确保特异性;
3. PCR扩增:设置阈值和循环数(Ct≤35为阳性);
4. 结果分析:通过熔解曲线和扩增曲线双重确认。
特别说明 1. 引物探针需避光保存;
2. 实验分区操作(试剂准备区、样本处理区、扩增区);
3. 交叉污染防控:使用UNG酶防残留污染;
4. 疑似阳性样本需通过培养法复验。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相应标准的原文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