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NCC144579 | 见详情
BNCC148646 | 见详情
BNCC186330 | 见详情
BNCC227992 | 见详情
BNCC337554 | 见详情
BNCC336720 | 见详情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实物批次为准!
本公司销售的所有产品仅供实验科研使用,不用于人体及临床诊断。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相应标准的原文为准!
BNCC390891 | 见详情
BNCC390807 | 见详情
BNCC386927 | 见详情
BNCC388764 | 见详情
BNCC390801 | 见详情
注意:该价格为平板价格,斜面加100元,菌液加150元
产品中文名称:腐皮镰孢
产品英文名称:Fusarium solani
参考用途:/
形态特性:迁徙生长,丝状,颜色较浅,浅色,纯度:纯
培养基:马铃薯浸粉:6.0g,葡萄糖:20.0g,琼脂:20.0g,pH5.6±0.2(25℃)
培养条件:25℃,5-7天,好氧
培养方法:①准备上述平板1-2块;②试管斜面表面消毒后,在安全柜中打开;③用无菌接种锄和接种铲切块(见附页),0.5×0.5cm2小正方形块;④将小正方形块平放至平板中心,琼脂表面上;⑤将平板正置于上述培养条件下培养,菌种长出即可使用。
存储形式:2-8℃
提供形式:斜面;菌液;平板
备注:‖采集地│安徽‖描述│气生菌丝较发达,菌从具条纹,密厚;灰白色,后期培养皿反面变为蓝绿色,小孢子产生早而多;单生于小型瓶梗上,形状多样,以弯卵圆形居多。大孢子产生于多分枝的分生孢子梗上,产孢细胞瓶梗状;大孢子呈不等边纺缍形,微弯,较宽短;2-4个分隔,以3个分隔的占绝大多数,基部足细胞不明显;一般基部第2细胞最宽,顶端细胞稍呈喙状。2024.4.22原单位CFCC87647Haematonectria haematococca茄腐镰刀菌,后台更新为腐皮镰孢Fusarium solani
您正在浏览的产品:腐皮镰孢
手机版:腐皮镰孢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实物批次为准!
本公司销售的所有产品仅供实验科研使用,不用于人体及临床诊断。
2. 选择性培养基分离:使用PDA或Komada培养基培养,观察菌落特征。
3. 分子生物学方法:基于ITS或TEF基因序列的PCR扩增与测序分析。
2. 阴性对照:以无菌水或健康植物样本作为空白对照。
3. 平行样品:每批次检测需包含3个平行样本。
2. 分离培养:28℃避光培养5-7天,观察菌落形态与色素变化。
3. 显微观察:乳酸棉酚染色后镜检分生孢子特征。
4. DNA提取与PCR扩增:使用CTAB法提取DNA,扩增目标基因片段。
2. 实验废弃物需高压灭菌处理,避免实验室污染。
3. 分子检测需在独立区域进行,防止交叉污染。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相应标准的原文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