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粘菌素B(1.2mg)/每支添加于100mlSPS中
-
多粘菌素B(1.2mg)/每支添加于100ml SPS中
HB0256a | 见证书
-
新生霉素/添加于100ml mTSB肉汤
HB0106 | 见证书
-
肌醇(GB105)
GB105 | 详见说明
-
核糖醇(GB107)
GB107 | 详见说明
-
半乳糖(GB152)
GB152 | 详见说明
-
多粘菌素B(1.2mg)/每支添加于100ml SPS中
HB0256a | 见证书
-
S107
1ST161037-10mg | 见证书
-
MH液体试管
BNCC391763 | 见详情
-
中国蓝培养基即用型平板
BNCC391618 | 见详情
-
肉汤培养基G(麦康凯肉汤)
BNCC391158 | 见详情
-
EG肉汤培养基
BNCC390941 | 见详情
-
蛋白瘤胃球菌培养基基础(含纤维二糖)
BNCC389132 | 见详情



用途:每支添加于100ml SPS中
多粘菌素B和多粘菌素E的作用:
多粘菌素B或多粘菌素E为抗革兰阴性杆菌抗生素,具杀菌作用,对大多数革兰阴性杆菌有较强抗菌作用,对绿脓杆菌的作用更为显著,对大肠埃希氏菌、沙门氏菌、痢疾杆菌、流感杆菌、百日咳杆菌、产气肠杆菌及肺炎杆菌等也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查看我公司所有添加剂说明书,请点击:
添加剂使用说明书
多粘菌素B(1.2mg)微生物灵敏度试验:
按标签用法制备培养基,接种以下质控菌株,放置36±1℃厌氧培养24小时。
声明:
关于微生物培养基添加剂-抗生素类产品禁用于临床治疗的免责声明 点击查看
您正在浏览的产品:多粘菌素B(1.2mg)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实物批次为准!
本公司销售的所有产品仅供实验科研使用,不用于人体及临床诊断。
适用于多粘菌素B原料药及制剂的鉴别、含量测定、杂质检查等质量控制环节,涵盖注射剂、冻干粉针等剂型[1][3]。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配备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或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用于主成分含量测定及杂质分析[3][8]。
杂质检测限通常不高于0.05%,定量限不高于0.1%;主成分定量限需满足信噪比≥10,线性范围覆盖80%~120%标示量[3]。
标准品纯度≥98%,需避光保存于-2℃~8℃环境;实验样品需进行均匀性验证,确保批内差异≤2%[1][3]。
1. 样品预处理:用甲醇溶解并超声脱气;
2. 色谱条件:C18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磷酸盐缓冲液梯度洗脱;
3. 系统适用性:理论塔板数≥2000,分离度≥1.5[3][8]。
标准品开封后需密封防潮,建议分装使用;实验过程中需同步进行空白对照和阳性对照,避免交叉污染[1][8]。
规定多粘菌素B的效价测定、微生物限度检查及稳定性研究,适用于原料药及无菌制剂的质量控制[1][8]。
微生物效价测定法(杯碟法)与HPLC联用,确保活性成分含量符合标称效价(≥6000单位/mg)[8]。
微生物法检测限为5%效价偏差,定量限需满足回收率在95%~105%范围内[8]。
工作标准品需经USP标准品标定,批间差异≤1%;实验菌株(如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需定期传代验证[8]。
1. 培养基制备:使用特定pH的琼脂培养基;
2. 抑菌圈测量:培养温度37℃±1℃,时间18~24小时;
3. 效价计算:采用二剂量法对比标准曲线[8]。
实验环境需符合GLP规范,微生物法需在生物安全柜内操作;效价测定需每月进行系统校正[8]。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相应标准的原文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