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萘析商城
当前位置: 首页 标准物质 物性 其他 中高温黏度标准物质
中高温黏度标准物质_
图片仅供参考,具体产品以实物为准!

中高温黏度标准物质

BWZ7810-2016 {{goodObj.price > 0 ? '¥' + goodObj.price : '咨询'}} ¥{{goodObj.sell_price || 0}} 咨询 250mL {{inventory}} {{goodObj.date}} 伟业计量 {{item.norm}} 见证书

研制依据

JJG 154-2012 标准毛细管黏度计(2013-06-21实施)

基质
形态 液态
有效期
存储条件 常温密闭及避光条件下保存。瓶盖一经打开,应尽快使用。本标物从包装瓶中倒出后不可再装回原瓶中作为标准物质使用。
用途 本标准黏度液用于检定、校准各类黏度计,以及黏度测量方法的评价与确认、测量质量控制等用途。
包装 本标准物质采用棕色玻璃瓶包装,规格250mL携带或运输时应有防碎裂保护。
参考资料 JJG154-2012《标准毛细管黏度计检定规程》。
一、样品制备
本标准物质的主要成分为加氢精制的矿物油和聚异丁烯。原料来源于有资质的标准油及化学品生产厂家,经过标准物质研制单位的聚合及配制后分装到250毫升棕色玻璃瓶中。
二、溯源性及定值方法
本标准物质定值方法参照JJG154《标准毛细管黏度计检定规程》附录A“二级标准黏度液定值方法”,通过使用满足计量学特性要求的计量器具保证其量值溯源性。
三、特征量值及扩展不确定度
序号 组分 标准值 扩展不确定度(k=2) 基体
1 定值温度(℃)20 101.4 0.64
2 定值温度(℃)20 86.89 0.64
3 定值温度(℃)25 76.76 0.50
4 定值温度(℃)25 65.54 0.50
5 定值温度(℃)30 59.28 0.50
6 定值温度(℃)30 50.43 0.50
7 定值温度(℃)40 37.21 0.50
8 定值温度(℃)40 31.42 0.50
9 定值温度(℃)50 24.86 0.50
10 定值温度(℃)50 20.84 0.50
11 定值温度(℃)60 17.49 0.50
12 定值温度(℃)60 14.55 0.50
13 定值温度(℃)80 9.747 0.50
14 定值温度(℃)80 7.987 0.50
15 定值温度(℃)100 6.126 0.40
16 定值温度(℃)100 4.972 0.40
四、均匀性检验及稳定性考察
参照JJF1343 国家计量技术规范(等效ISO指南35),对分装后的样品进行随机抽样,采用二级标准黏度液定值法对该标准物质进行均匀性检验和长期稳定性跟踪考察。结果表明:均匀性符合F检验规则,稳定性考察良好。
五、包装、储存及使用
本标准物质采用棕色玻璃瓶包装,规格250mL携带或运输时应有防碎裂保护。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实物批次为准!

国家标准 GB/T 265-2021 石油产品运动黏度测定法

标准名称石油产品运动黏度测定法和动力黏度计算法
适用范围适用于透明石油液体、含添加剂的润滑油及原油的运动黏度测定
核心检测方法毛细管法(平氏黏度计),温度范围:40℃至100℃
检出限与定量限检出限0.6 mm²/s,定量限1.0 mm²/s(温度波动±0.1℃)
质控样品要求标准黏度液需经NIST认证,平行样偏差≤2%
关键实验步骤恒温浴平衡≥30分钟;流动时间测定需重复3次取平均值
特别说明需校正黏度计常数,温度每升高10℃需重新平衡系统

行业标准 SH/T 0751-2005 高温高剪切黏度测定法

标准名称发动机油高温高剪切黏度测定法(锥形轴承模拟器法)
适用范围适用于150℃条件下剪切速率10⁶ s⁻¹的润滑油黏度测定
核心检测方法旋转黏度计法(TBS仪),控温精度±0.1℃
检出限与定量限检出限0.5 mPa·s,定量限1.0 mPa·s
质控样品要求标准油样需符合ASTM D3945规范
关键实验步骤预热转子至150℃±0.2℃;剪切速率梯度需在5秒内稳定
特别说明禁止使用挥发性溶剂清洗测量系统

国家标准 GB/T 10247-2008 黏度测量方法标准

标准名称黏度测量方法通则
适用范围牛顿流体与非牛顿流体在-50℃至300℃的黏度测量
核心检测方法涵盖旋转式、振动式、毛细管式三类仪器选型规范
检出限与定量限依据仪器类型区分,旋转式最低0.1 mPa·s
质控样品要求需定期使用硅油标准物质进行期间核查
关键实验步骤非牛顿流体需记录剪切速率变化曲线
特别说明高温测量需考虑热膨胀对样品池的影响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相应标准的原文为准!

客服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