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菌种保存管(副溶专用 含40%甘油)(不含瓷珠)(1.4ml)/用于副溶血性弧菌的菌种保存
-
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TSB)(中国药典)/一种通用的营养培养基,用于各种微生物的培养
HB4114-19 | 见证书
-
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中国药典)/用于霉菌和酵母菌的增菌培养
HB0253-71 | 见证书
-
冻干兔血浆/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血浆凝固酶试验(GB、SN标准)
HB4117-4 | 见证书
-
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TSB)(中国药典)/一种通用的营养培养基,用于各种微生物的培养
HB4114-19 | 见证书
-
沙氏葡萄糖琼脂(含氯霉素)(EP标准)/用于霉菌和酵母菌的分离培养
HB8407-2 | 见证书
产品规格:1.4mL*50支/盒
产品保质期:2-25℃,二年
产品用途:用于副溶血性弧菌的菌种保存
包装方式:塑料管装1.4ml,单支独立包装,更防漏,免污染
注:本产品因甘油成分较高,若长时间置于2-8℃保存,因甘油比重原因,管内液体会出现团絮状物的现象,此为正常现象,请放心使用。使用前,可将其取出平衡至室温一段时间,保存管即可恢复至正常澄清状态。该产品正常保存温度为2-25℃之间,为避免发生此类现象,建议置于25℃以下的室温保存即可。
【产品原理】
冻存管中含有添加了甘油的液体培养基,冻存管接种上细菌后,可放置于-20℃或-80℃环境中长期保存。当需要复苏菌株时,用移液枪吸取适量的菌液直接接种到合适的细菌培养基上(平板培养基或液体培养基)。
【菌种保存】
1.使用前,用油性笔在每个冻存管上标记上细菌的名称。每支冻存管只可接种一种细菌;
2.在无菌条件下,打开冻存管的螺旋瓶盖,用接种环挑取18-24小时新鲜细菌纯培养物,放入冻存液中。拧紧瓶盖,来回颠倒晃动(或用移液枪吹打)使细菌乳化,配成大约3-4麦氏比浊度的菌悬液。记录下接种细菌的详细情况; 3.将接种完细菌的冻存管放在-20℃或-80℃冰箱中保存。【菌株复苏】
1.取出冻存管,常温下解冻并上下颠倒晃动数次使菌液均匀。无菌条件下拧开冻存管,用移液枪吸取适量的菌液直接接种到合适的细菌培养基上(平板培养基或液体培养基),拧紧瓶盖; 2.尽可能快地将冻存管放回原来的保存环境,温度过多改变将减弱细菌的生存能力;【保存条件】 1.未经使用的冻存管可在室温保存12个月;已经接种的冻存管在-20℃可保存24个月或-80℃可保存5年以上。 2.在接种之前有如下情况产生,该冻存管不得使用: a.瓶子有漏液情况发生; b.冻存管内的冻存保护液混浊; c.超过有效保存期。 3.当丢弃使用过的或部分使用过的冻存管时,应注意生物危害的预防。
【菌种保存流程】
【菌种复苏流程】
液体菌种保存管(副溶)微生物灵敏度试验:
接种以下质控菌株,放置35℃需氧培养24小时。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实物批次为准!
一、GB 4789.7-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副溶血性弧菌检验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定性及定量检测,包括样品前处理、增菌培养、分离鉴定等流程[1]。
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如TCBS琼脂)分离菌落,结合生化试验(氧化酶试验、嗜盐性试验)和血清学检测完成鉴定[1]。
定性检测灵敏度为1 CFU/25g,定量检测线性范围为10⁴-10⁸ CFU/mL,满足食品安全监测需求[1]。
需使用ATCC标准菌株(如ATCC 33847)进行阳性对照,每批次实验需设置空白对照与培养基质控[1]。
① 样品均质后碱性蛋白胨水增菌;② TCBS平板划线分离;③ 典型菌落(蓝绿色)纯化;④ 3%氯化钠三糖铁试验;⑤ 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验证[1]。
需严格控制培养温度(36±1℃)和盐浓度(3% NaCl),溶血试验需使用新鲜兔血,避免假阳性结果[1]。
二、SN/T 1870-2016 出口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法
适用于进出口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快速筛查,包括PCR检测和荧光定量PCR方法[1]。
基于tlh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TaqMan探针法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循环阈值≤35判为阳性[1]。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相应标准的原文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