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氰化物
-
标样/水质P2O5以五氧化二磷计算浓度质控样15μg/mL
NCSZ-P2O5-15μg/mL | 15μg/mL
-
标准物质/Ge锗标准溶液/5%硝酸+5%氢氟酸
NCS1876316 | 500μg/mL
-
标准物质/Fe铁标准溶液
NCS1876344 | 30μg/mL
-
标准物质/TP总磷标准溶液
NCS1876307 | 8mg/L
-
标样/水质COD-Mn高锰酸盐指数质控样5.6μg/mL
NCSZ-COD(Mn)-5.6μg/mL | 5.6μg/mL



本环境标准样品按照GB/T15000系列《标准物质工作导则》及GB/T15481的有关要求进行生产和定值,主要用于环境监测及相关分析测试中方法评价、质量控制、能力验证和技术仲裁。
一、 溯源性及定值方法
本标准物质由多家实验室采用异烟酸-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测定结果经统计剔除离群值后以测定总均值确定标准值,以实验室间再现性标准偏差评定不确定度。通过使用满足计量学特性要求的制备方法、测量方法和计量器具,保证标准物质的量值溯源性。
二、特性量值及不确定度
标准值的不确定度主要由定值、均匀性及稳定性等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合成。
三、均匀性检验及稳定性考察
依据JJF1343-2022《标准物质的定值及均匀性、稳定性评估》,对分装后的样品进行随机抽样,对溶液浓度进行均匀性检验,稳定性考察。结果表明,本标准物质均匀性、稳定性良好。
该标准物质自定值日期起,有效期12个月,研制单位将继续跟踪监测该标准物质的稳定性,有效期内如发现量值变化,将及时通知用户。
四、包装、运输和贮存、使用及注意事项
1. 包装:本标准物质采用玻璃安瓿瓶分装,20mL/支,移取或稀释时请以移液管量取为准。
2. 运输和贮存:常温运输,运输时应避免挤压碰撞;冷藏(2~8℃)和避光处贮存。
3. 使用:启封前于室温(20±3℃)平衡,并充分摇匀。温度变化会导致溶液体积发生变化,可根据GB/T601附录A进行体积校正。安瓿瓶一经打开,应立即使用,不可再次熔封后作为标准物质使用。
本标准物质应按照以下方法稀释后使用:用清洁干燥的移液管从安瓿瓶中准确移取10.0mL标准溶液,至1000mL容量瓶中,用0.1%氢氧化钠溶液稀释定容至刻度线,充分混匀后使用。
您正在浏览的产品:水质氰化物
手机版:水质氰化物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实物批次为准!
本公司销售的所有产品仅供实验科研使用,不用于人体及临床诊断。
HJ 484-2009 水质 氰化物的测定 容量法和分光光度法
HJ 823-2017 水质 氰化物的测定 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
HJ 484-2009: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氰化物的测定
HJ 823-2017:适用于环境水样中总氰化物和游离氰化物的快速测定
异烟酸-巴比妥酸分光光度法:氰化物与氯胺T反应生成氯化氰,再与显色剂形成蓝色染料(HJ 484)
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在线蒸馏后氰化物与氯胺T反应,形成红色络合物(HJ 823)
HJ 484-2009:检出限0.004 mg/L,定量范围0.016~0.25 mg/L
HJ 823-2017:检出限0.001 mg/L,定量上限0.1 mg/L(可扩展至0.5 mg/L)
1. 每批次需带空白样和至少10%平行样
2. 使用有证标准物质(如氰化钾溶液)进行校准
3. 加标回收率须控制在85%~115%
4. 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²≥0.999
1. 样品预处理:加EDTA消除干扰,磷酸缓冲液调节pH
2. 蒸馏分离:142℃条件下通入水蒸气蒸馏30分钟(HJ 484)
3. 在线反应:流动注射系统自动完成氧化和显色反应(HJ 823)
4. 光度测定:HJ 484在638nm波长比色,HJ 823在585nm检测
1. 硫化物干扰:需用碳酸铅或亚硫酸钠预先去除
2. 保存要求:水样必须用NaOH调节至pH>12,4℃冷藏并24小时内测定
3. 安全防护:所有操作需在通风橱中进行,氰化物废液需用次氯酸钠解毒处理
4. 方法选择:常规监测推荐HJ 484,大批量样品优选HJ 823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相应标准的原文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