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μm微粒标准物质
-
10μm微粒标准物质
GBW(E)120024 | 固含量1%
-
10μm微粒标准物质
BW035610 | 3000/mL±10%
-
15μm微粒标准物质
BW035616 | 3800/mL±10%
-
15μm微粒标准物质
BW035615 | 3000/mL±10%
-
10μm颗粒标准物质
BW035100 | 10^6粒/mL
-
15μm微粒标准物质
BW035115 | 10^6粒/mL
-
15μm微粒标准物质
GBW(E)120025 | 固含量1%
-
10μm微粒标准物质
GBW(E)120024 | 固含量1%
-
15μm微粒标准物质
GBW(E)120025 | 固含量1%
-
100μm微粒标准物质
GBW(E)120031 | 固含量2.5%
-
120μm微粒标准物质
GBW(E)120051 | 固含量2.5%
-
10μm微粒标准物质
BW035610 | 3000/mL±10%
-
玻璃微珠粒度标准物质
BW033065 | 65μm
-
玻璃微珠粒度标准物质
BW033055 | 55μm
-
玻璃微珠粒度标准物质
BW033035 | 35μm
-
偏硅酸溶液标准物质(以H2SiO3计)
SDS134951 | 1000μg/mL)
-
铂钴色度溶液标准物质
BW013329 | 15度



本标准物质可用于电子显微镜、不同原理的粒度测量仪,如激光衍射法粒度仪、动态光散射法粒度仪,以及不同原理的颗粒计数器粒径的检定/校准工作。
一、样品制备
本标准物质用悬浮聚合法制备<150微米的聚苯乙烯—二乙烯苯乳胶微粒,分离出110µm单分散乳胶微粒,然后配制成聚苯乙烯标准微粒的水悬浮液,在洁净条件下进行分装。
二、溯源性及定值方法
利用量值可溯源至国家长度基准的标准线宽板对显微镜及图像分析系统进行校准,利用图像分析系统对颗粒显微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确定颗粒的粒径及分布。标准微粒的统计数量大于1500个。通过使用满足计量学特性要求的测量方法和计量器具,保证其量值溯源性。
三、特性量值及不确定度
粒径标准值
不确定度,k=2
变异系数
数量中值:110.7µm
数量均值:110.8µm
1.6µm
4.0%
体积中值:112.1µm
体积均值:112.3µm
1.6µm
3.9%
四、均匀性检验及稳定性考察
根据国家《一级标准物质》技术规范,对该标准物质样品随机抽样进行均匀性和稳定性检验,结果表明标准物质的均匀性、稳定性良好。该标准物质自定值日期起,有效期为2年。研制单位将继续跟踪监测该标准物质的稳定性,有效期内如发现量值变化,将及时通知用户。
五、包装、储存及使用
本标准物质用洁净的滴眼剂瓶包装,运输时应有防碎裂保护,于干净的环境中室温、避光保存。使用前要将样品充分分散均匀(如在超声浴中处理2~5分钟后摇100次以上),最小取样量为0.04mL(约1滴)。
六、安全警示
本标准物质中含少量防腐剂,切勿入口。
您正在浏览的产品:110μm微粒标准物质
手机版:110μm微粒标准物质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实物批次为准!
本公司销售的所有产品仅供实验科研使用,不用于人体及临床诊断。
· 检出限:仪器背景噪声的3倍信噪比对应粒径下限为0.1μm。
· 定量限:粒径检测的动态范围下限为测量系统标定能力的10%,110μm微粒的定量精度要求误差≤±3%。
· 必须使用经认证的微粒标准物质(如110μm聚苯乙烯乳胶微粒)定期校准仪器。
· 质控样品需在分散介质中保持稳定性,浓度范围应符合仪器线性响应区间。
1. 仪器预热与背景校准:确保光路系统无污染。
2. 样品分散:通过超声或机械搅拌确保微粒均匀分散。
3. 数据采集:至少连续测量3次,取平均值并记录标准偏差。
4. 结果验证:比对质控样品的粒径分布是否在允许误差范围内。
· 对于非球形颗粒(如纤维或团聚体),激光衍射法可能产生系统误差,需结合显微图像法辅助分析。
· 实验温度需控制在25±2℃,以避免温度波动引起分散介质黏度变化影响测量结果。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相应标准的原文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