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萘析商城
当前位置: 首页 标准物质 菌种 培养基 MUG培养基/用于大肠杆菌测定
MUG培养基/用于大肠杆菌测定_
图片仅供参考,具体产品以实物为准!

MUG培养基/用于大肠杆菌测定

HB5213 {{goodObj.price > 0 ? '¥' + goodObj.price : '咨询'}} ¥{{goodObj.sell_price || 0}} 咨询 100g {{inventory}} {{goodObj.date}} hopebio {{item.norm}} 详见说明

操作视频|MUG培养基的使用方法及结果判断

用途: 用于大肠杆菌测试。

成分(g/L):

蛋白胨 10.0g
磷酸二氢钾 0.9g
磷酸氢二钠 6.2g
硫酸锰 0.0005g
亚硫酸钠 0.04g
去氧胆酸钠 1.0g
硫酸镁 0.1g
氯化钠 5.0g
氯化钙 0.05g
MUG 0.075g
硫酸锌 0.0005g
pH值 7.3±0.1

检验原理:
胨提供碳氮源;硫酸铵、硫酸锰、硫酸锌、硫酸镁、氯化钠和氯化钙提供各种离子可维持均衡的渗透压及利于目标菌的生长;磷酸二氢钾和磷酸氢二钠为缓冲剂;亚硫酸钠和去氧胆酸钠为选择性抑菌剂。
细菌的葡萄糖醛酸苷酶在碱性条件下,作用于4-甲基伞形酮-β-D 葡萄糖醛酸苷(4-Methylumbellifery-β-DGlucuronide 简称MUG)的β糖醛酸苷键,使其水解,释放的4-甲基伞形酮在366nm 紫外灯下产生蓝白色荧光。97%的大肠埃希氏杆菌、10%的沙门氏菌以及少量的志贺氏菌具有葡萄糖醛酸苷酶。

用 法
称取本品23.37克,加热搅拌溶解于1000ml蒸馏水中,分装试管,每管5ml,115℃高压灭菌20分钟备用。

注: 培养基中含少量硫酸镁、氯化钙,灭菌后可能出现微量沉淀。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实物批次为准!

适用范围

适用于生活饮用水及其水源水中大肠埃希氏菌的检测,采用多管发酵法进行定量分析[2]。

核心检测方法

基于多管发酵法,利用MUG(4-甲基伞形酮-β-D-葡萄糖醛酸苷)作为荧光底物。大肠埃希氏菌的葡萄糖醛酸苷酶水解MUG产生4-甲基伞形酮,在366nm紫外光下观察蓝白色荧光以确认目标菌[2]。

检出限与定量限

检出限为1 CFU/100ml,定量限为10 CFU/100ml,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对痕量微生物检测的需求[2]。

质控样品要求

需使用标准菌株(如大肠埃希氏菌CMCC(B)44102)进行阳性对照,同时以非目标菌(如鼠伤寒沙门氏菌ATCC14028和粪肠球菌ATCC29212)验证特异性[2]。

关键实验步骤

1. 培养基配制:称取37.05g EC-MUG培养基溶于1L蒸馏水,115℃灭菌20分钟。
2. 接种与培养:样品接种后于44.5℃±0.5℃培养24小时。
3. 结果判读:紫外灯下观察荧光反应,阳性样本显示蓝白色荧光[2]。

特别说明

1. 培养基需现配现用,避免反复加热。
2. 实验需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防止交叉污染。
3. 荧光观察需在暗室环境下完成,确保结果准确性[2]。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相应标准的原文为准!

客服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