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萘析商城
当前位置: 首页 标准物质 基质类 混标 中高温黏度标准物质
中高温黏度标准物质_
图片仅供参考,具体产品以实物为准!

中高温黏度标准物质

GBW13669 {{goodObj.price > 0 ? '¥' + goodObj.price : '咨询'}} ¥{{goodObj.sell_price || 0}} 咨询 / {{goodObj.date}} 中国计量院 {{item.norm}} 见证书 {{inventory}}
中高温黏度标准物质介绍:


特征形态:液态
定值单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辽宁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定级证书量值信息:
标准值相对不确定度(%)单位CAS备注
运动黏度 温度(℃)20505.130.31标准值(mm2/s)
运动黏度 温度(℃)25352.110.31标准值(mm2/s)
运动黏度 温度(℃)30258.090.31标准值(mm2/s)
运动黏度 温度(℃)40137.800.31标准值(mm2/s)
运动黏度 温度(℃)5080.3610.28标准值(mm2/s)
运动黏度 温度(℃)6061.3610.28标准值(mm2/s)
运动黏度 温度(℃)8022.9540.28标准值(mm2/s)
运动黏度 温度(℃)10012.2520.28标准值(mm2/s)
动力黏度 温度(℃)20444.500.31标准值(mPa·s)
动力黏度 温度(℃)25306.820.31标准值(mPa·s)
动力黏度 温度(℃)30221.650.31标准值(mPa·s)
动力黏度 温度(℃)40117.320.31标准值(mPa·s)
动力黏度 温度(℃)5067.0620.28标准值(mPa·s)
动力黏度 温度(℃)6050.8840.28标准值(mPa·s)
动力黏度 温度(℃)8018.7480.28标准值(mPa·s)
动力黏度 温度(℃)1009.96700.28标准值(mPa·s)

应用领域:能源类/石油产品
研制单位名称: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辽宁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您正在浏览的产品:中高温黏度标准物质

手机版:中高温黏度标准物质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实物批次为准!

本公司销售的所有产品仅供实验科研使用,不用于人体及临床诊断。

《黏度测量方法》
标准名称GB/T 10247-2008《黏度测量方法》
适用范围适用于中高温(50℃~300℃)下液体黏度的测定,包括石油、化工及工业润滑剂等。
核心检测方法采用旋转黏度计法,通过测量扭矩计算黏度值,需严格控温。
检出限与定量限检出限为0.1 mPa·s,定量限为1 mPa·s(依据仪器精度调整)。
质控样品要求质控样品需为经认证的标准物质,均匀性偏差≤±2%,稳定性≥12个月。
关键实验步骤1. 仪器预热至目标温度;2. 样品恒温10分钟;3. 校准零点后连续测量3次取均值。
特别说明高温下需防止样品挥发,建议使用密闭式测量池。

SH/T 0751-2005《高温润滑油运动黏度测定法》
标准名称SH/T 0751-2005《高温润滑油运动黏度测定法》
适用范围专用于润滑油在100℃~150℃范围内的运动黏度测定。
核心检测方法毛细管黏度计法,依据流体通过标准毛细管的时间计算黏度。
检出限与定量限检出限为0.5 mm²/s,定量限为1 mm²/s。
质控样品要求需使用已知黏度的参比油,测量误差需≤±1%。
关键实验步骤1. 毛细管垂直安装;2. 样品脱气处理;3. 温度波动控制≤±0.1℃。
特别说明需定期清洗毛细管以防止残留物影响精度。

GB/T 265-1988《石油产品运动黏度测定法》
标准名称GB/T 265-1988《石油产品运动黏度测定法》
适用范围石油产品在40℃~100℃范围内的运动黏度测定。
核心检测方法乌氏黏度计法,通过重力流动时间计算黏度。
检出限与定量限检出限为0.6 mm²/s,定量限为1 mm²/s。
质控样品要求需使用二级标准油,批次内重复性误差≤1.5%。
关键实验步骤1. 黏度计恒温30分钟;2. 流动时间测量至少3次;3. 结果按公式校正。
特别说明黏度计需定期标定,环境湿度需低于70%。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相应标准的原文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