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萘析商城
铸铁_
图片仅供参考,具体产品以实物为准!

铸铁

YSBC11004-95 {{goodObj.price > 0 ? '¥' + goodObj.price : '咨询'}} ¥{{goodObj.sell_price || 0}} 咨询 100g {{goodObj.date}} 钢研纳克 {{item.norm}} 见证书 {{inventory}}
  • 铸铁

    YSBC11103-94 | 见证书

  • 铸铁

    YSBC11104-94 | 见证书

  • 铸铁

    YSBC11003-95 | 见证书

  • 铸铁

    YSBC11003b-95 | 见证书

  • 铸铁

    YSBC11005-95 | 见证书

  • 铸铁

    YSBC11006-95 | 见证书

  • ZAS-WM-75CST-27 | 1000 μg/g in 75 cSt Base oil

铸铁介绍:

产品组成:
编号CSiMnPS
YSBC11004-952.722.560.3590.1240.116

您正在浏览的产品:铸铁

手机版:铸铁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实物批次为准!

本公司销售的所有产品仅供实验科研使用,不用于人体及临床诊断。

GB/T 9439-2010 灰铸铁件
标准名称及标准号 GB/T 9439-2010《灰铸铁件》
适用范围 适用于砂型或导热性相当的铸型铸造的灰铸铁件,规定了灰铸铁的牌号、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
核心检测方法 1. 拉伸试验:测定抗拉强度
2. 金相检验:评估石墨形态和基体组织
3. 硬度测试:布氏硬度测定
4. 尺寸检测:关键尺寸公差验证
质控样品要求 1. 单铸试棒:直径30mm,长度≥120mm
2. 附铸试块:厚度与铸件主要壁厚一致
3. 本体试样:从铸件指定部位切取
4. 每批次至少3个试样
关键实验步骤 1. 试样制备:按标准要求加工拉伸试样
2. 拉伸试验:加载速率控制为10MPa/s
3. 金相制样:研磨抛光后使用4%硝酸酒精腐蚀
4. 组织评级:对照标准图谱进行石墨形态分级
5. 硬度测试:载荷187.5kgf,保持时间15s
特别说明 1. 硬度测试位置应避开铸造表皮层
2. 金相检验需同时报告石墨长度和珠光体含量
3. 铸件修补需符合标准规定的焊补要求
4. 首次检验不合格允许双倍复验
GB/T 1348-2019 球墨铸铁件
标准名称及标准号 GB/T 1348-2019《球墨铸铁件》
适用范围 适用于砂型或金属型铸造的球墨铸铁件,规范了球墨铸铁的力学性能、金相组织、尺寸公差等技术要求
核心检测方法 1. 拉伸试验:测定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延伸率
2. 冲击试验:夏比V型缺口冲击测试
3. 金相分析:球化率评定和石墨球大小分级
4. 硬度测试:布氏或洛氏硬度测定
质控样品要求 1. 试块厚度对应铸件主要壁厚
2. 单铸试块尺寸:直径25mm或35mm
3. 附铸试块长度≥55mm
4. 冲击试样需保留单铸状态表面
关键实验步骤 1. 球化率评定:400倍显微镜下按VI型石墨比例分级
2. 拉伸试验:0.2%残余变形法测定屈服强度
3. 冲击试验:23℃±5℃环境温度下进行
4. 硬度测试:试样厚度需大于压痕深度8倍
特别说明 1. 球化率≥80%为合格
2. 不同牌号要求不同的珠光体含量
3. 允许通过热处理改善材料性能
4. 铸件需进行消除内应力处理
GB/T 7216-2009 灰铸铁金相检验
标准名称及标准号 GB/T 7216-2009《灰铸铁金相检验》
适用范围 规范灰铸铁的金相组织检验方法,包括石墨分布形态、长度、珠光体数量、碳化物及磷共晶等评级方法
核心检测方法 1. 石墨形态分析:显微镜下对照标准图谱分类
2. 石墨长度测量:100倍显微镜下测量计算
3. 珠光体数量评定:500倍显微镜下网格点计数
4. 碳化物/磷共晶评级:按面积百分比分级
检出限要求 1. 石墨长度:最小可测0.01mm
2. 珠光体含量:最小可识别5%
3. 碳化物:最低检测限为0.5%面积占比
4. 磷共晶:最低检测限为0.2%面积占比
关键实验步骤 1. 取样:选择铸件关键部位切取
2. 制样:研磨抛光至镜面状态
3. 腐蚀:使用4%硝酸酒精溶液浸蚀
4. 显微观察:100×和500×双倍率检测
5. 图像分析:按标准评级图定量分析
特别说明 1. 需报告三个视场的平均值
2. 边缘脱碳层不参与评级
3. 石墨长度测量需避开粗大石墨区
4. 不同壁厚部位需分别取样检测
GB/T 9441-2021 球墨铸铁金相检验
标准名称及标准号 GB/T 9441-2021《球墨铸铁金相检验》
适用范围 规定球墨铸铁的石墨形态、球化率、珠光体含量、分散分布元素等金相组织的检验方法和评级标准
核心检测方法 1. 球化分级:按石墨形态分为6个等级
2. 球径大小测量:计算平均直径和分布
3. 珠光体含量:图像分析法测定面积百分比
4. 碳化物数量评定:按视场占比分级
检出限要求 1. 球化率:最小可识别5%变化
2. 石墨球径:最小可测0.001mm
3. 珠光体含量:最小可识别3%
4. 碳化物:最低检测限为0.3%面积占比
关键实验步骤 1. 未腐蚀观察:100×下评定石墨特征
2. 腐蚀观察:2%硝酸酒精腐蚀后分析基体
3. 球化率计算:统计球状石墨占比
4. 球径测量:至少测量100个石墨球
5. 自动图像分析:需人工复核结果
特别说明 1. 边缘区域需单独评定
2. 蠕墨铸铁不适用本标准
3. 需注明放大倍数和视场数量
4. 异常组织需进行显微硬度验证
GB/T 9440-2010 可锻铸铁件
标准名称及标准号 GB/T 9440-2010《可锻铸铁件》
适用范围 适用于黑心、珠光体和白心可锻铸铁件,规范力学性能、金相组织、表面质量等技术要求
核心检测方法 1. 拉伸试验:测定抗拉强度和延伸率
2. 硬度测试:测定铸件本体硬度
3. 金相检验:石墨颗粒形状和分布分析
4. 弯曲试验:薄壁件塑性变形能力测试
质控样品要求 1. 试块与铸件同炉热处理
2. 拉伸试样直径12.5mm
3. 硬度测试点距表面≥3mm
4. 弯曲试样保留铸造表面
关键实验步骤 1. 热处理验证:检查脱碳层深度
2. 拉伸试验:标距内变形量精确测量
3. 金相制样:特殊显示铁素体晶界
4. 弯曲试验:支点间距为试样厚度8倍
特别说明 1. 不同类可锻铸铁采用不同热处理工艺
2. 表面脱碳层深度需单独测量
3. 铸件需进行可锻化退火处理
4. 允许喷丸处理改善表面质量
GB/T 11351-2017 铸件尺寸公差与机械加工余量
标准名称及标准号 GB/T 11351-2017《铸件尺寸公差与机械加工余量》
适用范围 适用于砂型铸造的各类铸铁件尺寸检测,规范尺寸公差等级、机械加工余量等级及检测规则
核心检测方法 1. 三维坐标测量:关键尺寸数字化检测
2. 专用量具检测:卡规、塞规等专用工具
3. 划线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相应标准的原文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