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C琼脂基础/用于创伤弧菌的分离培养
-
GC琼脂/用于淋球菌的分离培养
HB7033 | 见证书
-
GC琼脂/用于淋球菌的分离培养
HB7033 | 详见说明
-
GC琼脂/用于淋球菌的分离培养
HB7033 | 见证书
-
沙氏琼脂培养基
BNCC370536 | 见详情
-
根瘤菌培养基
BNCC380913 | 见详情
-
CASO琼脂
BNCC384438 | 见详情
-
创伤弧菌
BNCC186281 | 见详情
-
MH液体试管
BNCC391763 | 见详情
-
中国蓝培养基即用型平板
BNCC391618 | 见详情
-
肉汤培养基G(麦康凯肉汤)
BNCC391158 | 见详情
-
EG肉汤培养基
BNCC390941 | 见详情
-
蛋白瘤胃球菌培养基基础(含纤维二糖)
BNCC389132 | 见详情



用途:用于创伤弧菌的分离培养。
添加剂:
HB4151b 10%纤维二糖水溶液
HB8852a CPC琼脂添加剂
每90mlCPC琼脂基础添加3支HB4151b 10%纤维二糖水溶液和1支HB8852a CPC琼脂添加剂。
原理:
蛋白胨、䏡胨提供细菌生长的基本营养,稍高含量的氯化钠、氯化镁和氯化钾提供与海水相近的渗透压,有利于弧菌的生长,溴麝香草酚蓝和甲酚红为酸碱指示剂,酸性条件下均显黄色,溴麝香草酚蓝碱性条件下显蓝色,甲酚红碱性条件下显紫红色,纤维二糖为可发酵碳源,较高浓度的多粘菌素B和多粘菌素E可抑制大多数革兰氏阴性菌的生长。
创伤弧菌可在此培养基中生长,分解纤维二糖产酸,菌落呈黄色,菌落周围因产酸也变为黄色。其他不能利用纤维二糖的弧菌,菌落通常呈蓝绿色至紫红色。
配方(g/L)
蛋白胨
10.0
月示胨
5.0
氯化钠
10.0
六水氯化镁
4.0
氯化钾
4.0
溴麝香草酚蓝
0.04
甲酚红
0.04
琼脂
15.0
纤维二糖
15.0
多粘菌素B
40万IU
多粘菌素E
100万IU
pH
7.6±0.1
使用方法
称取本品45.95g,加热煮沸溶解于900ml蒸馏水中,分装,每瓶90mL,冷却至48-55℃左右时,每90mL培养基中加入无菌10%纤维二糖溶液15mL和1支CPC琼脂添加剂(多粘菌素B40000IU、多粘菌素E100000IU),混匀,倾入无菌平皿,备用。
CPC琼脂基础微生物质控结果创伤弧菌ATCC27562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实物批次为准!
本公司销售的所有产品仅供实验科研使用,不用于人体及临床诊断。
2. 样品处理:采用缓冲液稀释法消除基质干扰
3. 培养条件:30±1℃需氧培养48±4小时,避免冷凝水影响菌落形态[1]
2. 培养基颜色变化可能受样品pH影响,需进行空白对照
3. 医疗样品检测需符合YY/T 1187-2010《培养基质量验收规程》[1]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相应标准的原文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