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二糖-多粘菌素E(CC)琼脂平板(9cm)/用于创伤弧菌分离培养基
-
纤维二糖-多粘菌素E(CC)琼脂/用于创伤弧菌分离培养基
HB4151-2 | 见证书
-
庆大霉素琼脂平板(9cm)/用于霍乱弧菌的分离培养
HBPM029 | 见证书
-
多粘菌素B(E)
P-36E | 详见说明
-
MC琼脂即用型平板
BNCC352248 | 见详情
-
EC-MUG培养基
BNCC363765 | 见详情
-
平板计数琼脂(PCA)
BNCC373055 | 见详情
-
创伤弧菌
BNCC186281 | 见详情
-
MH液体试管
BNCC391763 | 见详情
-
中国蓝培养基即用型平板
BNCC391618 | 见详情
-
肉汤培养基G(麦康凯肉汤)
BNCC391158 | 见详情
-
EG肉汤培养基
BNCC390941 | 见详情
-
蛋白瘤胃球菌培养基基础(含纤维二糖)
BNCC389132 | 见详情



用途:用于创伤弧菌分离培养。
包装方式:一次性无菌塑料平皿 9cm
保存温度:2-8℃ 避光保存
成分(g/L)
检验原理:
蛋白胨、牛肉粉提供氮源、维生素和生长因子;氯化钠维持均衡的渗透压;纤维二糖为可发酵的糖类;多粘菌素B 和多粘菌素E 能抑制副溶血性弧菌和溶藻弧菌等非目标菌的生长;溴麝香草酚蓝和甲酚红为pH 指示剂;琼脂是培养基的凝固剂。
创伤弧菌在纤维二糖-多粘菌素E(CC)琼脂平板上的生长特征:
圆形扁平,中心不透明,边缘透明的黄色菌落
纤维二糖-多粘菌素E(CC)琼脂平板微生物灵敏度试验:
按标签用法制备培养基,接种以下质控菌株,放置36±1℃需氧培养18-24小时。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实物批次为准!
本公司销售的所有产品仅供实验科研使用,不用于人体及临床诊断。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及环境样本中创伤弧菌的分离培养与检测,明确要求使用纤维二糖-多粘菌素E(CC)琼脂平板作为选择性分离培养基[1]。
采用前增菌与选择性分离结合的方法:
1. 前增菌阶段使用蛋白胨-氯化钠-纤维二糖-多粘菌素E(PNCC)增菌液,添加特定抗生素抑制非目标菌;
2. 分离阶段使用CC琼脂平板,通过纤维二糖发酵特性及多粘菌素E选择性抑制非目标菌[1]。
标准未明确具体数值,但要求通过质控菌株验证培养基性能,确保创伤弧菌在CC琼脂上呈现典型蓝绿色菌落,且背景菌落抑制率≥90%[1]。
1. 每批次培养基需使用创伤弧菌标准菌株(如ATCC 27562)进行阳性对照;
2. 阴性对照需包含副溶血性弧菌及溶藻弧菌,验证多粘菌素E的抑制效果[1]。
1. 培养基配制:每50g基础粉末溶于1L蒸馏水,煮沸灭菌后冷却至45℃;
2. 添加剂添加:每50mL培养基加入1支多粘菌素E冻干粉(40000单位)及10%纤维二糖溶液;
3. 倾注平板:混合后立即倒入9cm无菌平板,避免气泡产生[1]。
1. 多粘菌素E需现配现用,避免高温导致活性下降;
2. 培养基保存条件为2-8℃,开封后需密封防潮,有效期≤30天;
3. 检测海水样本时需增加增菌液用量至225mL/样品[1]。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相应标准的原文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