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NCC185853 | 见详情
BNCC335936 | 见详情
BNCC336549 | 见详情
BNCC336577 | 见详情
BNCC336884 | 见详情
BNCC338380 | 见详情
BNCC341706 | 见详情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实物批次为准!
本公司销售的所有产品仅供实验科研使用,不用于人体及临床诊断。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相应标准的原文为准!
BNCC390891 | 见详情
BNCC390807 | 见详情
BNCC386927 | 见详情
BNCC388764 | 见详情
BNCC390801 | 见详情
注意:该价格为冻干粉价格,平板加200元,斜面加100元,菌液加150元
产品中文名称:米曲霉
产品英文名称:Aspergillus oryzae
参考用途:味噌生产,酱油制曲和黄豆酱生产。
形态特性:蔓延生长,圆形,正面白色,反面黄色,中间凸起,纯度:纯
培养基:麦芽浸粉:130.0g,氯霉素:0.1g,琼脂:15.0g,pH:6.0±0.2(25℃)
培养条件:28℃;5-7天;好氧;
培养方法:①准备上述平板2块;②安瓿管表面消毒后在安全柜中打开,用酒精灯灼烧顶部,后迅速滴上无菌水使之破裂,随后用镊子将其敲碎;③吸取0.5mL无菌水打入冻干管,充分溶解菌粉后,打入2块平板,200μL/个,涂布均匀;④将平板置于上述培养条件下培养,菌种长出即可使用。
存储形式:2-8℃
提供形式:冻干粉;斜面;菌液;平板
备注:菌落生长较快,质地疏松,平坦,丝绒状;菌落颜色初为是浅白色,浅黄色,继变为蜡黄色,老后为污棕黄色;反面颜色为浅白色,菌落边缘整齐,有少量无色透明渗出液。分生孢子头放射状;顶囊洋梨形,近球形,表面全面可育;产孢结构单层;分生孢子球形,近球形,壁近似光滑。不产黄曲霉毒素,不产曲酸;中性蛋白酶活性较高。
您正在浏览的产品:米曲霉
手机版:米曲霉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实物批次为准!
本公司销售的所有产品仅供实验科研使用,不用于人体及临床诊断。
GB 4789.16-2016,适用于食品中产毒真菌(包括米曲霉)的形态学鉴定与毒素检测。
食品、环境样本及微生物培养物中产毒真菌的分离与鉴定,明确包含米曲霉的形态特征分析。
采用显微镜观察菌丝、孢子形态,结合选择性培养基(如PDA培养基)进行菌落特征分析。
显微镜法检出限为单个孢子/视野;定量培养法最低检测浓度为102 CFU/g。
需使用ATCC标准菌株(如米曲霉ATCC 16868)作为阳性对照,平行实验偏差需≤15%。
样本预处理→选择性培养(25℃, 5天)→菌落纯化→显微镜镜检→毒素基因PCR验证(可选)。
米曲霉需与黄曲霉、寄生曲霉等形态相似菌区分,强调分生孢子头颜色及顶囊直径的测量。
SN/T 5513-2023,覆盖米曲霉毒素基因(如α-淀粉酶基因)的PCR检测技术。
进出口食品中产毒真菌的快速分子鉴定,特别适用于米曲霉功能基因检测。
基于DNA提取的PCR扩增技术,引物设计针对米曲霉特异性基因片段(如AO090001000747)。
最低检出限为1×102 拷贝/反应,定量范围1×103~1×107 拷贝/反应。
每批次需包含空白对照、阴性基质对照及阳性DNA标准品(浓度≥50 ng/μL)。
样本研磨→CTAB法DNA提取→核酸浓度检测→PCR扩增(退火温度58℃)→凝胶电泳分析。
需注意食品基质中多酚类物质对DNA提取的抑制效应,建议增加DNA纯化步骤。
GB/T 38569-2020,规范米曲霉等工业菌株的纯度、活性及遗传稳定性评价。
工业用微生物菌种的质量控制,包含米曲霉的发酵性能测试。
菌落形态一致性检查、孢子萌发率测定(≥90%)、关键酶活检测(如蛋白酶活力U/g)。
冻干菌种需检测含水率(≤5%),液氮保藏菌种复苏存活率应≥80%。
菌种活化→传代稳定性测试(连续传代5次)→目标代谢产物定量分析→16S rDNA/ITS序列比对。
米曲霉需额外检测曲酸等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能力,并规定突变率阈值(≤1×10-6)。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相应标准的原文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