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萘析商城
微合金钢_
图片仅供参考,具体产品以实物为准!

微合金钢

GSB03-2453-2008-8550 {{goodObj.price > 0 ? '¥' + goodObj.price : '咨询'}} ¥{{goodObj.sell_price || 0}} 咨询 φ38mmX30mm {{goodObj.date}} 钢研纳克 {{item.norm}} 见证书 {{inventory}}
微合金钢介绍:

产品组成:
编号CSiMnPSCrNiCuTiMo
GSB03-2453-2008-85500.4350.1090.1510.0390.00910.1640.4090.1540.0730.154
编号VPbAsNbSnNCaBiSbAlt
GSB03-2453-2008-85500.010.000240.0110.0880.0310.0032(<0.0003)0.000380.00070.098
编号AlsBtBsCo
GSB03-2453-2008-85500.0970.0110.0110.167

您正在浏览的产品:微合金钢

手机版:微合金钢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实物批次为准!

本公司销售的所有产品仅供实验科研使用,不用于人体及临床诊断。

GB/T 4336-2016《碳素钢和中低合金钢 多元素含量的测定 火花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法》
适用范围 适用于微合金钢中碳、硅、锰、磷、硫、铬、镍等15种元素的定量分析,元素含量范围:C≤1.2%,Si≤5.0%,Mn≤20%等
核心检测方法 火花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法(Spark-AES),通过电弧激发样品产生特征光谱,经分光系统检测各元素特征谱线强度
检出限与定量限 碳元素检出限0.001%,定量限0.003%;硫元素检出限0.0005%,定量限0.0015%;典型合金元素(Cr/Ni)检出限0.005%
质控样品要求 需使用至少2个与试样基体匹配的有证标准物质,待测元素含量应覆盖试样浓度范围,表面粗糙度Ra≤3.2μm
关键实验步骤 1. 样品表面打磨至金属光泽
2. 光谱仪预热稳定30分钟
3. 标准化校正(每日/每批样品前)
4. 激发点≥3个取平均值
5. 结果需进行类型标准化校正
特别说明 样品需完全覆盖激发孔径,避免分析间隙变化;铝、钛等易氧化元素需在氩气保护下制样
GB/T 20125-2006《低合金钢 多元素含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适用范围 适用于微合金钢中铝、钛、钒、铌等微量添加元素的测定,检测范围:Al 0.005%~1.0%,Ti 0.001%~2.0%
核心检测方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样品经酸消解后形成雾化气溶胶,在等离子体中原子化/离子化
检出限与定量限 铝元素检出限0.0008%,钛元素检出限0.0005%,铌元素检出限0.0012%;定量限一般为检出限的3倍
质控样品要求 需包含高/中/低浓度基体匹配标准溶液,每10个样品插入1个质控样,相对标准偏差≤5%
关键实验步骤 1. 称取0.2g样品于聚四氟乙烯消解罐
2. 加入8mL盐酸+2mL硝酸微波消解
3. 定容至50mL容量瓶
4. 选择元素最佳分析谱线(如Al 396.152nm)
5. 采用基体匹配法绘制校准曲线
特别说明 需监控钛元素的谱线干扰(如钒309.311nm);含钨/钼样品需增加磷酸消解
GB/T 223.5-2008《钢铁 酸溶硅和全硅含量的测定 还原型硅钼酸盐分光光度法》
适用范围 微合金钢中酸溶硅(0.010%~1.00%)及全硅含量(0.10%~3.50%)的测定
核心检测方法 还原型硅钼酸盐分光光度法,硅在弱酸介质中形成β-硅钼黄杂多酸,被硫酸亚铁铵还原为钼蓝复合物
检出限与定量限 酸溶硅检出限0.003%,定量限0.010%;全硅检出限0.020%,定量限0.050%
质控样品要求 使用NIST 361(0.21%Si)等硅含量认证标准物质,每批次检测平行样相对偏差≤10%
关键实验步骤 1. 酸溶硅:0.5g样品+25mL稀硫酸溶解
2. 全硅:碳酸钠熔融处理残渣
3. 显色控制pH 1.0~1.8
4. 钼酸铵反应时间10分钟(20-30℃)
5. 810nm波长测定吸光度
特别说明 磷含量>0.05%时需加入酒石酸消除干扰;显色温度超过30℃需冷水浴控温
GB/T 223.23-2008《钢铁及合金 镍含量的测定 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
适用范围 微合金钢中0.030%~2.50%镍含量的测定,尤其适用于含铜、钴等干扰元素的样品
核心检测方法 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在氧化剂存在下镍与丁二酮肟形成酒红色络合物
检出限与定量限 检出限0.005%,定量限0.015%;测定范围0.030%~2.50%
质控样品要求 使用含镍量0.10%~1.50%的合金钢标准物质,显色液1小时内稳定性RSD≤3%
关键实验步骤 1. 硝酸+盐酸溶解0.1g试样
2. 高氯酸冒烟氧化
3. 酒石酸掩蔽铁离子(pH≥12)
4. 碘存在下显色反应3分钟
5. 530nm波长测定吸光度
特别说明 钴含量>0.5%需增加丁二酮肟用量;锰含量高时需延长显色时间至10分钟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相应标准的原文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