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曲霉 Aspergillus carbonarius CICC 41254
-
黑曲霉 Aspergillus niger CICC 2451
CICC 2451 | 见证书
-
Claviceps grohii
BNCC379453 | 见详情
-
Candida sp.
BNCC380362 | 见详情
-
Geotrichum sp.
BNCC382364 | 见详情
-
L4RE
BNCC149625 | 见详情
-
Priestia sp CICC 25174
CICC 25174 | 见证书
-
CASO琼脂
BNCC384438 | 见详情



说明书下载: 菌种说明书 打管说明书
您正在浏览的产品:炭黑曲霉 Aspergillus carbonarius CICC 41254
手机版:炭黑曲霉 Aspergillus carbonarius CICC 41254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实物批次为准!
本公司销售的所有产品仅供实验科研使用,不用于人体及临床诊断。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中炭黑曲霉等产毒霉菌的形态学鉴定,包含菌种分离培养、显微形态观察等检测流程[2]。
1. 菌落形态观察:采用查氏琼脂和麦芽汁琼脂培养基,25℃培养7天,记录菌落直径、颜色及质地特征
2. 显微形态鉴定:通过乳酸-苯酚液制片,观察分生孢子头、顶囊、产孢结构等特征[2]
本标准未明确具体数值,但要求实验需满足:
• 分离培养时单个菌落可被有效识别
• 显微观察需清晰呈现分生孢子结构特征[2]
1. 培养基验证:察氏培养基需保证炭黑曲霉菌落直径达40-60mm(25℃/7天)
2. 参照菌株:需同步培养标准炭黑曲霉菌株作为对照[2]
1. 样品预处理:无菌操作粉碎食品样品并梯度稀释
2. 分离培养:接种后25℃培养5-7天
3. 显微观察:400倍镜下观察分生孢子头呈球形且孢子链呈放射状排列[2]
• 需在生物安全柜中操作孢子制片过程
• 与黑曲霉的鉴别要点:炭黑曲霉分生孢子头呈深棕黑色,菌落反面呈黄褐色至红褐色
• 检测报告需包含菌株来源、培养条件及显微特征图谱[2]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相应标准的原文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