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QC-06-01致泻大肠埃希氏菌质控样品
-
FTQC-38-01大肠埃希氏菌质控样品
CICC B0352 | <500 MPN/mL
-
FTQC-75-04大肠埃希氏菌质控样品
CICC B0451 | 20~2000 MPN/100mL
-
大肠菌群质控样品
CICC B0561 | 阳性
-
FTQC-75-07大肠埃希氏菌质控样品
CICC B0621 | 20~200 CFU/100mL
-
FTQC-75-07大肠埃希氏菌质控样品
CICC B0622 | 20~200 CFU/100mL
-
FTQC-06-02致泻大肠埃希氏菌质控样品
CICC B0762 | 阴性
-
大肠埃希氏菌
BNCC186052 | 见详情
-
JJF-001菌落总数标准样品
CICC B1082 | 30~300CFU/0.1mL
-
50094-PQA乙型副伤寒沙门菌定量标准菌株
CICC C1085 | 110~1100 CFU/支
-
98001-PQA白色念珠菌定量标准菌株
CICC C1075 | 110~1100 CFU/支
-
98003-PQA黑曲霉定量标准菌株
CICC C1065 | 110~1100 CFU/支
-
64941-PQA生孢梭菌定量标准菌株
CICC C1055 | 110~1100 CFU/支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实物批次为准!
本公司销售的所有产品仅供实验科研使用,不用于人体及临床诊断。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中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的定性检测,包括生鲜食品、加工食品及食品原料的微生物安全评估[1][7]。
1. 前增菌:使用改良EC肉汤
2. 选择性增菌:采用改良山梨醇麦康凯琼脂(CT-SMAC)
3. 毒力基因检测:通过多重PCR技术鉴定stx1/stx2(产志贺毒素)、eae(紧密素)等特异性基因[1][7]
• 最低检出限为1 CFU/25g(经24小时增菌后)
• 定量检测需结合平板计数法,定量限≥10 CFU/g[7]
2. 阴性对照:采用非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
3. 基质匹配:质控样品需与待检食品基质一致(如乳制品/肉类)[7]
2. 增菌培养:36℃±1℃培养18-24小时
3. 分离培养:CT-SMAC平板36℃培养20-24小时
4. 生化确认:氧化酶试验阴性,葡萄糖发酵阳性
5. 血清分型:O157:H7等特定血清型需额外验证[1][7]
2. 产志贺毒素菌株需在24小时内完成毒素检测
3. 冷冻样品检测前需在2-5℃解冻≤18小时
4. 培养基需每批次进行性能验证[7]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相应标准的原文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