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萘析商城
甘氨酸_56-40-6
图片仅供参考,具体产品以实物为准!

甘氨酸

BW1737-20mg Glycine {{goodObj.price > 0 ? '¥' + goodObj.price : '咨询'}} ¥{{goodObj.sell_price || 0}} 咨询 56-40-6 20mg {{goodObj.date}} 万佳 {{item.norm}} 99.1% {{inventory}} 常温避光
甘氨酸介绍:

【产品编号】BW1737-20mg

【CAS.编号】56-40-6

【中文名称】甘氨酸

【英文名称】Glycine

【标准值】99.1%

【产品规格】20mg

【主要用途】仅用于实验室科研含量测定。

【保存条件】室温避光

【注意事项】保质期2年

甘氨酸相关产品:
标物编号产品名称CAS NO标准值规格价格库存有效期至
BW1737-100mg
甘氨酸
56-40-6
HPLC≥99%
100mg
1001——
BW1737-20mg
甘氨酸
56-40-6
99.1%
20mg
70现货——
BW1737-200mg
甘氨酸
56-40-6
HPLC≥99%
200mg
140现货——
BW2165-100mg
半胱氨酰甘氨酸
19246-18-5
BR,98%
100mg
767现货——
BW2165-500mg
半胱氨酰甘氨酸
19246-18-5
BR,98%
500mg
2240现货——
BW2604-1g
甘氨酸-15N
7299-33-4
≥98%
1g
2845现货——
BW3019-100mg
D-2-苯甘氨酸
875-74-1
≥98%
100mg
100032025-11-05
BW5757-4
甘氨酸-盐酸缓冲溶液
——
10mM,pH=1.5
500mL
220现货
BW5757-3
甘氨酸-盐酸缓冲溶液
——
10mM,pH=2.0
500mL
220现货
BW5757-2
甘氨酸-盐酸缓冲溶液
——
10mM,pH=2.2
500mL
220现货
您正在浏览的产品:甘氨酸手机版:甘氨酸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实物批次为准!

本公司销售的所有产品仅供实验科研使用,不用于人体及临床诊断。

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甘氨酸》
标准名称及标准号 GB 25542-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甘氨酸》
适用范围 适用于食品添加剂甘氨酸的质量控制,规定其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
核心检测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甘氨酸含量;红外光谱法鉴定结构;重金属检测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
检出限与定量限 HPLC法检出限为0.05 mg/kg,定量限为0.2 mg/kg;重金属(以Pb计)检出限为0.1 mg/kg。
质控样品要求 需使用有证标准物质进行校准;每批次样品应包含平行样和加标回收实验,回收率需在85%-115%范围内。
关键实验步骤 1. 样品前处理:溶解、过滤、稀释;2. HPLC色谱条件:C18色谱柱,流动相为磷酸盐缓冲液;3. 重金属检测需消解后测定。
特别说明 甘氨酸作为食品添加剂需严格符合铅、砷等有害物质限量要求,检测环境应符合GB/T 27404实验室规范。
行业标准:YY/T 1535-2017《医药用甘氨酸(氨基乙酸)》
标准名称及标准号 YY/T 1535-2017《医药用甘氨酸(氨基乙酸)》
适用范围 规范医药级甘氨酸的纯度、微生物限度、热原等质量控制指标。
核心检测方法 氮含量测定采用凯氏定氮法;微生物检测按《中国药典》四部通则;热原检测使用兔法。
检出限与定量限 微生物限度检查需满足≤100 CFU/g;热原检测家兔体温升高≤0.6℃。
质控样品要求 每批次需检测细菌内毒素(≤0.05 EU/mg),并验证无菌性(注射级用途)。
关键实验步骤 1. 凯氏定氮法需精确控制消化温度;2. 热原实验前家兔需经合格预筛选。
特别说明 注射用甘氨酸需额外进行细菌内毒素及不溶性微粒检测,储存条件需避光防潮。
国家标准:GB/T 13258-2017《工业用甘氨酸》
标准名称及标准号 GB/T 13258-2017《工业用甘氨酸》
适用范围 适用于工业级甘氨酸的质量控制,涵盖电镀、化工中间体等领域。
核心检测方法 pH值测定(电位法);灼烧残渣检测(马弗炉法);氯化物检测(比浊法)。
检出限与定量限 氯化物检出限为0.005%;灼烧残渣定量限为0.02%。
质控样品要求 每10个样品需插入1个空白样,灼烧残渣平行测定偏差≤0.01%。
关键实验步骤 1. 灼烧残渣需在800℃恒重;2. 氯化物检测需避光显色后立即比色。
特别说明 工业级甘氨酸允许含有少量杂质,但需明确标注用途限制(如不可用于食品/药品)。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相应标准的原文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