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烷三甲基溴化铵平板(9cm)/用于绿脓杆菌的选择性分离培养
-
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TSB)(中国药典)/一种通用的营养培养基,用于各种微生物的培养
HB4114-19 | 见证书
-
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中国药典)/用于霉菌和酵母菌的增菌培养
HB0253-71 | 见证书
-
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TSB)(中国药典)/一种通用的营养培养基,用于各种微生物的培养
HB4114-19 | 见证书
-
冻干兔血浆/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血浆凝固酶试验(GB、SN标准)
HB4117-4 | 见证书
-
沙氏葡萄糖琼脂(含氯霉素)(EP标准)/用于霉菌和酵母菌的分离培养
HB8407-2 | 见证书
用途:用于绿脓杆菌的选择性分离培养
包装方式:一次性无菌塑料平皿 9cm 辐照灭菌
保存温度:2-8℃
成分(g/L)
20.0
原理:
1.营养成分:
铜绿假单胞菌分解蛋白质能力较强,而发酵糖类能力较低,在培养基组分中明胶胰酶水解物和甘油为铜绿假单胞菌的生长提供碳、氮源、维生素和生长因子。
2.无机盐:
氯化镁和硫酸钾可以促进绿脓菌素的产生,并维持渗透压。
3.选择性培养的原理:
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etrimide)作为一种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通过改变细菌细胞的通透性,使细菌发生自溶或引起菌体蛋白质变性沉淀,导致细菌死亡,有较强的抑菌作用。铜绿假单胞菌对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有一定的耐受性,因此,被用于铜绿假单胞菌的选择培养。
4.颜色:
铜绿假单胞菌生长过程中会产生两种水溶性色素:黄色的荧光素和绿色的绿脓菌素,所以在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琼脂平板上菌落呈黄绿色。
十六烷三甲基溴化铵琼脂上铜绿假单胞菌和荧光铜绿假单胞菌的生长特征:
铜绿假单胞菌36℃培养,生长良好,为黄绿色菌落,
荧光假单胞菌36℃不生长,25℃生长良好,且为淡黄色菌落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实物批次为准!
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解读
1. 适用范围
GB4789.28-2013标准适用于食品、药品及化妆品中微生物检测用培养基的质量控制,包括十六烷三甲基溴化铵平板等选择性培养基的制备、性能验证及储存要求[8]。
2. 核心检测方法
标准要求采用目标菌(如绿脓杆菌)的生长试验与非目标菌的抑制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验证平板的选择性。需通过菌落形态、革兰氏染色及生化反应确认目标菌[8]。
3. 检出限与定量限
平板的检出限需满足目标菌的最低检测浓度(通常为10^1 CFU/g),定量限应覆盖10^1-10^5 CFU/g的线性范围,并通过标准菌株验证[8]。
4. 质控样品要求
每批次平板需使用标准菌株(如铜绿假单胞菌ATCC 9027)进行阳性对照,同时以大肠杆菌ATCC 25922作为阴性对照,验证选择性和灵敏度[8]。
5. 关键实验步骤
包括培养基配制(精确控制十六烷三甲基溴化铵浓度)、灭菌条件(115℃ 15分钟)、倾注温度(45-50℃)及储存条件(2-8℃避光保存不超过30天)[8]。
6. 特别说明
该标准强调:①避免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接触;②超过有效期或出现干裂、污染需废弃;③实验人员需佩戴防护装备;④检测结果需结合其他确证试验综合判定[8]。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相应标准的原文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