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萘析商城
当前位置: 首页 标准物质 菌种 培养基 革兰氏染色液试剂盒/用于细菌的革兰氏染色试验
革兰氏染色液试剂盒/用于细菌的革兰氏染色试验_
图片仅供参考,具体产品以实物为准!

革兰氏染色液试剂盒/用于细菌的革兰氏染色试验

HB8278 Gram Stain Kit {{goodObj.price > 0 ? '¥' + goodObj.price : '咨询'}} ¥{{goodObj.sell_price || 0}} 咨询 5ml*8 {{goodObj.date}} hopebio {{item.norm}} 详见说明 {{inventory}}
革兰氏染色液试剂盒介绍:

操作视频|革兰氏染色操作

试剂盒组成:

组成

别名

规格

配制依据

溶液A

结晶紫染色液

5ml*2

将1.0g结晶紫完全溶解于20ml 95%乙醇,

然后与80ml 1%草酸铵水解液混合。

溶液B

碘液

5ml*2

将1.0g碘与2.0g碘化钾混合,然后加少许

蒸馏水充分振摇,待完全溶解,再加蒸馏水至300ml。

溶液C

95%乙醇

5ml*2

/

溶液D

沙黄复染液

5ml*2

将0.25g沙黄溶解于10ml95%乙醇中,然后

加90ml蒸馏水稀释。

检验原理:
通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胞壁内形成了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革兰氏阳性菌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较多且交联致密,故遇乙醇或丙酮脱色处理时,因失水反而使网孔缩小,再加上它不含类脂,故乙醇处理不会出现缝隙,因此,能把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仍呈紫色;而革兰氏阴性菌因其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且交联度差,在遇脱色剂后,以类脂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因此通过乙醇脱色后仍呈无色,再经沙黄等红色染料复染,就使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

产品用法:

1.涂片经火焰固定,加(结晶紫溶液)溶液A染1分钟,用清水冲去染液。

2.加(碘液)溶液B染1分钟,水洗。

3.加(95%乙醇)溶液C,不时摇动玻片约10-30秒,至无紫色脱落为止,水洗。

4.加(沙黄复染液)溶液D,染1分钟,水洗。

5.干后油镜镜检。阳性菌呈紫色、阴性菌呈淡红色。

革兰氏染色液试剂盒微生物灵敏度试验:

按标签用法制备培养基,接种以下质控菌株,放置/℃/培养/小时。

革兰氏染色液质控结果:


您正在浏览的产品:革兰氏染色液试剂盒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实物批次为准!

本公司销售的所有产品仅供实验科研使用,不用于人体及临床诊断。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临床标本、环境样本及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细菌的形态学鉴别分类,特别针对大肠杆菌O157的分离培养(依据GB标准)[1]。
二、核心检测方法
采用经典四步法: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乙醇脱色→沙黄复染。通过细胞壁结构差异区分革兰氏阳性菌(紫色)与阴性菌(红色)[2][4]。
三、检出限与定量限
未明确量化指标,依赖显微镜观察菌体染色特征。建议通过阳性对照菌株验证染色有效性[4]。
四、质控样品要求
每批次实验需包含已知革兰氏阳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阴性菌(如大肠杆菌)作为质控对照,确保染色剂性能稳定[4]。
五、关键实验步骤
1. 涂片固定:菌液均匀薄层涂布,火焰快速固定防止过度加热
2. 初染:结晶紫浸染1-2分钟,水洗去除浮色
3. 媒染:碘液作用1分钟增强染料结合
4. 脱色:乙醇处理10-30秒至无紫色流出(时间依室温调整)
5. 复染:沙黄染色30秒后水洗干燥[4][5]
六、特别说明
1. 脱色时间为关键控制点,需根据环境温度调整:夏季≤30秒,冬季≤60秒
2. 染色失败常见原因:涂片过厚、脱色不充分/过度、菌龄过长(需使用18-24小时新鲜培养物)
3. 染色液开封后需避光保存,结晶紫与碘液出现沉淀应弃用[2][4]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相应标准的原文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