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萘析商城
微合金钢_
图片仅供参考,具体产品以实物为准!

微合金钢

GSB03-2457-2008 {{goodObj.price > 0 ? '¥' + goodObj.price : '咨询'}} ¥{{goodObj.sell_price || 0}} 咨询 100g {{goodObj.date}} 钢研纳克 {{item.norm}} 见证书 {{inventory}}
微合金钢介绍:

产品组成:
编号CSiMnPSCrNiCuTiMo
GSB03-2457-20080.0850.5771.50.0110.0270.4090.4080.0540.1810.254
编号VPbAsNbSnNCaBiSbAlt
GSB03-2457-20080.040.000220.00350.0170.00450.0068<0.0003#0.00010.00220.026
编号AlsBtBsCo
GSB03-2457-20080.0250.00820.00790.039

您正在浏览的产品:微合金钢

手机版:微合金钢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实物批次为准!

本公司销售的所有产品仅供实验科研使用,不用于人体及临床诊断。

GB/T 223.69-2022 钢铁及合金 碳含量的测定 管式炉内燃烧后气体容量法
标准名称及标准号 GB/T 223.69-2022《钢铁及合金 碳含量的测定 管式炉内燃烧后气体容量法》
适用范围 适用于微合金钢中0.10%~2.00%质量分数的碳含量测定,涵盖各类低合金高强度钢、微钛/铌处理钢等材料
核心检测方法 管式高温炉燃烧-气体容量法:试样在1200~1350℃氧气流中燃烧,碳转化为CO₂,经除硫后收集于量气管,用KOH吸收后测量气体体积差
检出限与定量限 方法检出限(LOD)为0.02%,定量限(LOQ)为0.05%(对典型0.5g试样)
质控样品要求 1. 需使用有证标准物质(CRM),碳含量覆盖待测样品范围
2. 每批次检测至少插入2个平行质控样
3. 质控样基体应与待测微合金钢相匹配
关键实验步骤 1. 试样处理:取0.50±0.01g屑状样品,用丙酮除油
2. 助熔剂添加:覆盖0.2g锡粒+0.2g纯铜助熔剂
3. 高温燃烧:1250℃氧气流(1.5L/min)中完全燃烧5min
4. 气体净化:通过活性MnO₂除硫装置
5. 体积测量:恒温水套量气管(20±0.5℃)读取吸收前后体积差
特别说明 1. 高硫样品(>0.01%)需增加除硫剂用量
2. 温度补偿公式:C% = [A×(V1-V2)×f]/m,其中f为温度/气压校正因子
3. 当锰含量>2%时需采用特殊助熔剂比例
GB/T 20125-2006 低合金钢 多元素含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标准名称及标准号 GB/T 20125-2006《低合金钢 多元素含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适用范围 适用于微合金钢中Al、Ti、V、Nb等关键微合金元素及Si、Mn、P、S等常规元素的同步测定
核心检测方法 ICP-AES法:试样用盐酸-硝酸溶解,等离子体激发产生特征光谱,通过谱线强度定量分析各元素含量
检出限与定量限 Ti:0.0008%/0.0025%
Nb:0.001%/0.003%
V:0.0005%/0.0015%
质控样品要求 1. 需包含高/中/低含量的多元素CRM
2. 每10个样品插入1个质控样
3. 基体匹配度≥90%,特别关注Ti/Nb/V比例
关键实验步骤 1. 消解:0.2g样品+15mL HCl(1+1)低温溶解,滴加5mL HNO₃氧化
2. 定容:冷却后转移至100mL容量瓶,超纯水定容
3. 仪器参数:RF功率1.3kW,雾化气流量0.8L/min,观测高度12mm
4. 谱线选择:Ti 334.941nm, Nb 309.418nm, V 292.402nm
5. 干扰校正:采用基体匹配法与背景校正技术
特别说明 1. 高钛样品(>0.2%)需采用氢氟酸辅助溶解
2. Nb检测需使用耐氢氟酸进样系统
3. 碳化物未完全溶解时需过滤处理
GB/T 4336-2016 碳素钢和中低合金钢 火花源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方法
标准名称及标准号 GB/T 4336-2016《碳素钢和中低合金钢 火花源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方法》
适用范围 适用于微合金钢成品成分快速分析,可同时测定C、Si、Mn、P、S及Ti、V、Nb等元素
核心检测方法 火花源原子发射光谱法:样品作为电极产生等离子体,通过特征谱线强度进行多元素定量分析
检出限与定量限 C:0.0015%/0.005%
S:0.0008%/0.0025%
Nb:0.003%/0.010%
质控样品要求 1. 每日使用标准化样品校正仪器
2. 每批测试包含控制样品验证
3. 样品需与待测微合金钢组织状态一致
关键实验步骤 1. 样品制备:铣削或磨削制备平整分析面(粗糙度Ra≤3.2μm)
2. 仪器校准:用高/低标样建立工作曲线
3. 激发参数:预燃时间15s,积分时间10s,氩气纯度≥99.999%
4. 谱线监控:实时监测CN分子带评估碳含量准确性
5. 基体校正:采用干扰系数法校正元素间干扰
特别说明 1. 需特别注意样品白口化程度对结果影响
2. 氮含量>0.02%时需采用特殊碳通道
3. 分析面不得有氧化皮、裂纹等缺陷
GB/T 10561-2005 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的测定 标准评级图显微检验法
标准名称及标准号 GB/T 10561-2005《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的测定 标准评级图显微检验法》
适用范围 适用于评价微合金钢中氧化物、硫化物、硅酸盐等夹杂物的类型、尺寸和分布
核心检测方法 金相显微镜法:制备纵向试样,在100倍明场下对照标准图谱评定夹杂物级别
检出限与定量限 最小可检测夹杂物尺寸0.5μm,定量评级从0.5级(轻微)至3级(严重)
质控样品要求 1. 每批制备参比样品同步检测
2. 实验室间比对样品每年≥2次
3. 使用经认证的标准评级图
关键实验步骤 1. 取样:沿轧制方向取20×15mm试样
2. 制样:机械抛光至镜面(Ra≤0.05μm)
3. 观测:在100×物镜下系统扫描整个视场
4. 分类:按JK/ASTM标准区分A(硫化物)、B(氧化铝)、C(硅酸盐)、D(球状氧化物)
5. 评级:对照标准图谱评定最恶劣视场的级别
特别说明 1. 高钛微合金钢需注意TiN夹杂物的特殊评定规则
2. 抛光方向需平行于轧制方向
3. 不得对试样进行夹杂物侵蚀处理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相应标准的原文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