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萘析商城
当前位置: 首页 标准物质 基质类 单标 玉米粉中成分分析标准物质
玉米粉中成分分析标准物质_
图片仅供参考,具体产品以实物为准!

玉米粉中成分分析标准物质

GBW(E)100497 NCS 101020 {{goodObj.price > 0 ? '¥' + goodObj.price : '咨询'}} ¥{{goodObj.sell_price || 0}} 咨询 35g/瓶 粉末 {{goodObj.date}} 钢研纳克 {{item.norm}} 见证书 {{inventory}}
玉米粉中成分分析标准物质介绍:

产品组成:
编号MnCrNiCuPbZnMgCaFeCd
GBW(E)100497 NCS 101020 0.0003(0.000005)0.0000650.000240.0000190.00430.110.00570.00250.000028
编号NaSeK
GBW(E)100497 NCS 101020 0.00070.0000040.38

您正在浏览的产品:玉米粉中成分分析标准物质

手机版:玉米粉中成分分析标准物质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实物批次为准!

本公司销售的所有产品仅供实验科研使用,不用于人体及临床诊断。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标准名称及标准号 GB 5009.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适用范围 适用于玉米粉等谷物制品中水分含量的测定,包含直接干燥法和减压干燥法两种方法
核心检测方法 直接干燥法(105℃±3℃恒重法):样品在烘箱中干燥至恒重,根据质量损失计算水分含量
检出限与定量限 方法检出限:0.10g/100g;定量限:0.30g/100g(以称样量3g计)
质控样品要求 每批次需同步测定标准物质(如玉米粉成分分析标准物质GBW10052)及空白样,RSD≤5%
关键实验步骤 1. 样品研磨过40目筛
2. 称取3g试样(精确至0.001g)
3. 105℃干燥4小时后取出冷却称重
4. 重复干燥1小时直至恒重(两次质量差≤2mg)
特别说明 高糖分样品需采用减压干燥法(70℃±5℃、13kPa);干燥器内需放置硅胶干燥剂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多元素的测定
标准名称及标准号 GB 5009.26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多元素的测定
适用范围 适用于玉米粉中铅、镉、砷等重金属元素及钙、铁、锌等营养元素的测定
核心检测方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和石墨炉原子吸收法(GFAAS),前处理采用微波消解法
检出限与定量限 铅:0.005mg/kg(ICP-MS);镉:0.001mg/kg(GFAAS);砷:0.01mg/kg(氢化物法)
质控样品要求 每批次需带标准物质(如GBW10011玉米粉成分标准物质),加标回收率控制在85-110%
关键实验步骤 1. 微波消解(硝酸+双氧水体系,180℃)
2. ICP-MS测定需内标校正(铑/铼)
3. 石墨炉原子吸收需基体改进剂(磷酸二氢铵)
特别说明 砷元素检测需注意形态转化,总砷测定采用硝酸消解,无机砷需额外进行盐酸提取分离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
标准名称及标准号 GB 5009.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
适用范围 适用于玉米粉等谷物中粗蛋白质含量的凯氏定氮法测定
核心检测方法 凯氏定氮法:样品经硫酸消解转化为铵盐,蒸馏后用硼酸吸收,盐酸滴定计算氮含量
检出限与定量限 方法检出限:0.05g/100g;定量限:0.20g/100g(以称样量1g计)
质控样品要求 每批次需测定标准物质(如GBW10052玉米粉),同时进行空白试验和回收率试验(90-105%)
关键实验步骤 1. 精确称取0.5-1.0g样品
2. 420℃硫酸消解至澄清(约4小时)
3. 蒸馏装置蒸汽蒸馏
4. 0.1mol/L盐酸滴定至灰红色终点
特别说明 玉米粉蛋白质转换系数采用6.25;高脂肪样品需增加消解时间至6小时以上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脂肪的测定
标准名称及标准号 GB 5009.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脂肪的测定
适用范围 适用于玉米粉等谷物中粗脂肪含量的索氏提取法测定
核心检测方法 索氏提取法:无水乙醚为溶剂,连续提取6-8小时,蒸发溶剂后称量残留物质量
检出限与定量限 方法检出限:0.10g/100g;定量限:0.30g/100g(以称样量5g计)
质控样品要求 每批次需同步测定标准物质(如GBW10052),平行样偏差≤5%,空白试验溶剂残留≤0.5mg
关键实验步骤 1. 样品105℃干燥去水分
2. 滤纸筒包裹2-5g试样
3. 70℃水浴连续提取6小时(回流6-8次/小时)
4. 105℃干燥箱干燥至恒重
特别说明 乙醚需现用现处理(过金属钠脱水);含糖量>5%的样品需提前水洗除糖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氨基酸的测定
标准名称及标准号 GB 5009.12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氨基酸的测定
适用范围 适用于玉米粉中必需氨基酸(赖氨酸、色氨酸等)的液相色谱测定
核心检测方法 酸水解-柱前衍生法:样品经6mol/L盐酸水解,邻苯二甲醛(OPA)衍生后,HPLC-FLD检测
检出限与定量限 赖氨酸:0.02g/100g;色氨酸:0.01g/100g(需单独碱水解)
质控样品要求 每批次需带氨基酸标准物质(如GBW(E)100066),衍生化效率需>95%
关键实验步骤 1. 真空条件下110℃水解24小时
2. 水解液旋转蒸发除酸
3. OPA衍生剂室温反应1分钟
4. HPLC梯度分离(C18柱,荧光检测)
特别说明 色氨酸需采用4.2mol/L氢氧化钠单独水解;含硫氨基酸需过甲酸氧化预处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灰分的测定
标准名称及标准号 GB 5009.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灰分的测定
适用范围 适用于玉米粉中总灰分及水溶性灰分、酸不溶性灰分的测定
核心检测方法 高温灼烧法:样品炭化后在550±25℃马弗炉中灼烧至恒重
检出限与定量限 方法检出限:0.05g/100g;定量限:0.15g/100g(以称样量3g计)
质控样品要求 每批次需同步测定标准物质(如GBW10052),恒重误差≤0.3mg,平行样偏差≤5%
关键实验步骤 1. 瓷坩埚550℃灼烧至恒重
2. 称取3g样品先炭化至无烟
3. 转移至550℃马弗炉灼烧4小时
4. 冷却称重后重复灼烧1小时至恒重
特别说明 含磷量高的样品需控制升温速度(≤100℃/小时)以防飞溅;糖分高的样品需先碳化完全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相应标准的原文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