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真菌样芽胞杆菌 Bacillus pseudomycoides CICC 23918
-
Rhizopus delemar CICC 3129
CICC 3129 | 见证书
-
Candida sp.
BNCC380362 | 见详情
-
Geotrichum sp.
BNCC382362 | 见详情
-
Geotrichum sp.
BNCC382363 | 见详情
-
Geotrichum sp.
BNCC382364 | 见详情
-
菌种培养 CICC DG
CICC DG | 见证书
-
CASO琼脂
BNCC384438 | 见详情



说明书下载: 菌种说明书 打管说明书
您正在浏览的产品:假真菌样芽胞杆菌 Bacillus pseudomycoides CICC 23918
手机版:假真菌样芽胞杆菌 Bacillus pseudomycoides CICC 23918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实物批次为准!
本公司销售的所有产品仅供实验科研使用,不用于人体及临床诊断。
2. 生化试验:检测氧化酶、接触酶活性,吲哚反应及淀粉水解能力[1]。
3. 分子鉴定:采用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认菌种分类地位。
2. 定量限:活菌数测定误差需控制在±10%以内,符合NY/T 2293.1-2012对微生物菌剂活菌数的精度要求[2]。
2. 阴性对照:采用无菌培养基排除交叉污染。
3. 样本保存:土壤样本需在4℃保存≤7天,避免芽孢萌发影响计数[1][4]。
2. 选择性培养:使用BP琼脂培养基(培养基编号141),28℃培养48-72小时,观察乳白色圆形菌落特征。
3. 芽孢激活:80℃水浴处理10分钟以激活休眠芽孢[1][6]。
2. 禁用范围:不可用于人类或动物临床治疗,仅限于科研及农业应用。
3. 数据记录:需详细记录菌株分离地(如四川甘洛县)、培养基批号及传代次数[1][8]。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相应标准的原文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