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萘析商城
当前位置: 首页 标准物质 菌种 培养基 改良克氏双糖铁管(5ml)/生化培养基,用于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生化反应筛选
改良克氏双糖铁管(5ml)/生化培养基,用于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生化反应筛选_
图片仅供参考,具体产品以实物为准!

改良克氏双糖铁管(5ml)/生化培养基,用于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生化反应筛选

HBPT6234-1 {{goodObj.price > 0 ? '¥' + goodObj.price : '咨询'}} ¥{{goodObj.sell_price || 0}} 咨询 5ml*20支/盒 {{inventory}} {{goodObj.date}} hopebio {{item.norm}} 见证书

改良克氏双糖铁管(5ml)介绍:

用途:生化培养基,用于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生化反应筛选。

包装方式:塑料管装5ml,单支独立包装,更防漏,免污染。

成分(g/L)

酵母粉3.0
蛋白胨15.0
牛肉粉3.0
月示蛋白胨5.0
氯化钠5.0
山梨醇20.0
葡萄糖1.0
硫酸亚铁0.2
硫代硫酸钠 0.3
琼脂13.0
酚红0.024
pH值7.4 ± 0.225℃

检验原理:

蛋白胨、酵母膏、牛肉粉提供氮源、维生素、矿物质;山梨醇、葡萄糖提供可发酵糖类;硫代硫酸钠可被某些细菌还原成H2S,与铁离子生成黑色硫化铁;酚红是pH 指示剂,发酵糖产酸变黄,产碱变红;氯化钠维持均衡的渗透压;琼脂是培养基的凝固剂。

注意事项:接种时先在斜面划线,再与底层穿刺。由于培养36-48h后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会产碱,造成斜面变红,因此应注意培养时效,在培养24h时观察结果。

不同细菌在改良克氏双糖铁琼脂上的生长特征:

改良克氏双糖铁管微生物灵敏度试验:

接种以下质控菌株,放置26±1℃需氧培养24小时。

试管开关操作图:

改良克氏双糖铁管(5ml)同名产品推荐:
改良克氏双糖铁管(5ml)相关产品:
产品货号产品名称产品规格产品说明及用途
HB0269CIN-1培养基基础Cepulodin Irgasan Novobiocin Agar250g用于分离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GB标准)
HB0270改良Y培养基Agar Y Modified250g用于分离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GB标准)
HB0271-1改良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Saline Buffer,Modified250g用于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选择性增菌培养
HBKP0269CIN-1培养基基础(颗粒)Cepulodin Irgasan Novobiocin Agar250g用于分离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
HB0317ITC肉汤ITC Broth250g用于耶尔森氏菌的选择性培养增菌(ISO标准)
HB4168半固体琼脂Semisolid Agar250g用于动力观察,菌种保存,H抗原位相变异试验
HB0269-2CIN-1添加剂1ml*5每支添加于200mlCIN-I培养基基础中
HB0317-1ITC肉汤添加剂ITC Broth Additive2ml*5每支添加于100mlITC肉汤中
HB8698SSDC培养基(ISO)SSDC Medium250g用于小肠结肠耶尔森氏菌的分离培养
HB6234-1改良克氏双糖铁琼脂Modified KIA Iron Medium250g生化培养基,用于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生化反应筛选
HBPM033CIN-1琼脂平板(9cm)Cepulodin Irgasan Novobiocin Agar10个/包用于分离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
HB0269-3CIN培养基(ISO标准)Cepulodin Irgasan Novobiocin Agar250g用于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分离培养
HBPT027改良磷酸盐缓冲液管(10ml)(psb)Phosphate Saline Buffer,Modified10ml*20支/盒用于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增菌培养
HBPM0270改良Y平板(9cm)9cm*10个用于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分离培养
GB169蔗糖发酵管20支/盒用于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生化鉴定
HB8456蛋白胨山梨醇胆盐肉汤(PSBB)(ISO)Peptone Sorbitol Bile Salts(PSB)Broth250g用于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增菌培养
HB0269-3aCIN添加剂1ml*5每支添加于200ml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实物批次为准!

国家标准 GB 4789.28-2013 解读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微生物学检验中培养基和试剂的质控,包含改良克氏双糖铁培养基的性能验证,要求通过特定菌株的生化反应结果判定培养基有效性[9]。
核心检测方法 采用定性分析法,通过接种标准菌株(如大肠埃希氏菌ATCC 25922、肠炎沙门氏菌CMCC(B)50335)观察其斜面/底层颜色变化、产气及硫化氢生成情况,判断培养基是否符合要求[9]。
质控样品要求 需使用ATCC/CMCC标准菌株,包括大肠埃希氏菌(A/A产气)、肠炎沙门氏菌(K/A产硫化氢)、福氏志贺氏菌(K/A不产气)等,培养条件为36℃±1℃/24小时[9]。
关键实验步骤 1. 穿刺接种至培养基底层后划斜面;
2. 需氧培养24小时;
3. 观察颜色变化:黄色表示产酸(A),红色表示碱性(K);
4. 检测硫化氢生成(黑色沉淀)和产气现象[9][1]。
特别说明 1. 培养时间严格控制在18-24小时,超时可能导致副反应干扰判断;
2. 需区分葡萄糖/山梨醇发酵类型,底层变黄需结合斜面颜色综合判定[1][8]。
检出限与定量限 本标准未明确具体数值,但要求质控菌株在指定条件下应呈现典型反应(如大肠埃希氏菌需显示A/A产气)[9]。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相应标准的原文为准!

客服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