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蛋白胨大豆琼脂/一种通用培养基,用于各种微生物的培养
-
MH液体试管
BNCC391763 | 见详情
-
中国蓝培养基即用型平板
BNCC391618 | 见详情
-
肉汤培养基G(麦康凯肉汤)
BNCC391158 | 见详情
-
EG肉汤培养基
BNCC390941 | 见详情
-
蛋白瘤胃球菌培养基基础(含纤维二糖)
BNCC389132 | 见详情



用途:一种通用培养基,用于各种微生物的培养(AOAC EP IDF NMKL USDA USP)。
用法:称取本品 40.0g,加热搅拌溶解于 1000ml 蒸馏水中,121℃高压灭菌 15 分钟,备用。
不同细菌在胰蛋白胨大豆琼脂上的生长特征:
金黄色葡萄球菌
有黄色色素
大肠埃希氏菌
无色透明大菌落
鼠伤寒沙门氏菌
无色大菌落
铜绿假单胞菌
有绿色色素
枯草芽孢杆菌
白色不规则菌落
白色念珠菌
白色菌落
黑曲霉
白色菌丝
按标签用法制备培养基,接种以下质控菌株,放置30-35℃需氧培养18-24小时。注:回收率计算时,用TSA琼脂做对照培养基。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实物批次为准!
本公司销售的所有产品仅供实验科研使用,不用于人体及临床诊断。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微生物检验用培养基的质量控制要求,适用于培养基生产、验收及检验机构的质控流程。特别针对胰蛋白胨大豆琼脂(TSA)等通用培养基的配方、理化指标和性能验证提出规范[1]。
要求采用定量菌株接种法验证培养基促生长能力,包括:
- 菌株复苏与稀释:使用标准菌株(如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制备梯度稀释液
- 平行接种:在待测培养基与参比培养基上同步接种,36℃培养24小时
- 结果比对:计算菌落形成单位(CFU)差异率,要求≤50%
- 最低检出限:≤10 CFU/mL(针对目标菌)
- 定量范围:10⁰~10⁷ CFU/mL,线性相关系数R²≥0.95
- 背景菌抑制率:≥80%(选择性培养基额外要求)
- 参比培养基:需通过CNAS认证机构检测,提供菌株复苏率、pH稳定性等完整报告
- 质控频率:每批次培养基须进行理化指标(pH、凝胶强度)及3种标准菌株的性能验证
- 记录保存:原始数据至少保留3年,电子记录需防篡改
① 称量:精确至±2%(40.0g/1000ml)
② 溶解:100℃水浴加热搅拌,避免局部过热
③ 灭菌:121℃高压15分钟,冷却至50℃倾注平板
④ pH验证:25℃时7.3±0.2,超出范围需重新配制
⑤ 凝固性测试:倾倒后1小时内完全凝固,无流动性
- 培养基保存:未开封干粉≤30℃避光保存12个月,开封后需密封防潮
- 禁用事项:反复熔融不得超过2次,熔化后培养基应在水浴中保持≤4小时
- 环境监测:用于洁净区监测时,需额外进行促生长试验(枯草芽孢杆菌ATCC6633)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相应标准的原文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