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肉汤培养基/用于培养支原体的基础培养基(含葡萄糖、酚红;不含精氨酸)
-
滤纸培养基
BNCC360821 | 见详情
-
支原体肉汤培养基(不含葡萄糖)
BNCC367740 | 见详情
-
YM培养基
BNCC370527 | 见详情
-
碎肉培养基
BNCC382527 | 见详情
-
疱肉液体培养基
BNCC360847 | 见详情
-
精氨酸支原体肉汤培养基
BNCC376171 | 见详情
-
EG培养基
BNCC390931 | 见详情
-
MH液体试管
BNCC391763 | 见详情
-
中国蓝培养基即用型平板
BNCC391618 | 见详情
-
肉汤培养基G(麦康凯肉汤)
BNCC391158 | 见详情
-
EG肉汤培养基
BNCC390941 | 见详情
-
蛋白瘤胃球菌培养基基础(含纤维二糖)
BNCC389132 | 见详情



用途:用于支原体的分离培养。
添加剂:每瓶支原体肉汤培养基需配套2盒HB7025-2a青霉素溶液(80万IU)。每1000ml支原体肉汤培养基溶液中添加1支HB7025-2a青霉素溶液(80万IU)。
支原体简介
支原体结构简单,缺乏细胞壁,仅有质膜,胞体内有核蛋白体以及一个由环形双链DNA分子组成的原核。大小仅有0.1~0.3μm,最小直径约为100毫微米,可通过滤菌器,会干扰细胞培养等工作的进行。由于能形成丝状与分枝形状,故称为支原体。
不同支原体利用的能源物质不同,如发酵葡萄糖的肺炎支原体、人型支原体等,水解精氨酸的口腔支原体等,还有利用尿素作为能源的解脲支原体。可利用发酵葡萄糖、水解精氨酸、水解尿素等生化反应鉴别支原体。
支原体营养要求一般比细菌高,除必须的基础营养物质外,还需添加10%~20%的动物血清以提供支原体所需的胆固醇。由于大多数的支原体兼性厌氧,有些菌株在活化分离时保持5%~10%二氧化碳环境生长状态更好。解脲支原体在厌氧条件下生长更好。
支原体无细胞壁,对渗透压敏感,对抑制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不敏感,因此可添加青霉素抑制细菌的生长。由于渗透压突变会导致支原体破裂死亡,因此培养支原体时,维持适宜的渗透压显得格外重要。此外,在支原体培养中,pH也是重要因素。
肺炎支原体检验依据及培养基原理
支原体检查法在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体现,要求使用支原体肉汤培养基培养监测肺炎支原体。具体操作要求为:将肺炎支原体稀释至10-7~10-9,接种在支原体肉汤培养基中,每个稀释度接种3支试管,置于36℃培养7-14天,观察培养基变色结果。肺炎支原体可以发酵培养基中的葡萄糖,使培养基的pH值降低,遇指示剂酚红使培养基变黄。
猪胃消化粉、牛肉浸粉、酵母浸粉提供碳氮源、维生素和生长因子;葡萄糖为可发酵的糖类;氯化钠维持渗透压;酚红为指示剂。
成分(g/L)
用法
称取本品 27.52g,加热溶解于 800ml 蒸馏水中,121℃高压灭菌 15 分钟,冷至室温,无菌操作加入 灭活小牛血清或马血清 200ml 和青霉素 80 万单位,混匀,分装无菌试管,备用。
支原体肉汤培养肺炎支原体12天的灵敏度
支原体肉汤培养基微生物灵敏度试验:
按标签用法制备培养基,接种以下质控菌株,放置36±1℃需氧培养7-14天。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实物批次为准!
本公司销售的所有产品仅供实验科研使用,不用于人体及临床诊断。
2. 灭菌条件:121℃高压灭菌15分钟
3. 血清添加:需加入10%-20%人或动物血清提供胆固醇[1][2][3]
口腔支原体检测限:稀释至10⁻³~10⁻⁵浓度可检出
定量要求:每个稀释度需接种3支平行管[2][3]
2. 质控频次:每批次培养基需进行灵敏度验证
3. 传代要求:菌种需经36℃盲传两代活化[2][3]
2. 接种操作:供试品接种量不超过培养基体积的10%
3. 培养观察:36℃±1℃培养21天,前7天每日观察颜色变化[1][3]
2. 血清替代方案:在特殊情况下可选用胆固醇-脂肪酸复合物替代动物血清
3. 结果判读:培养基颜色由黄变红为阳性,需排除非特异性变色干扰[1][3]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相应标准的原文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