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脂培养基N(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琼脂)/用于绿脓假单胞菌的分离培养(EP标准)
-
MH液体试管
BNCC391763 | 见详情
-
中国蓝培养基即用型平板
BNCC391618 | 见详情
-
肉汤培养基G(麦康凯肉汤)
BNCC391158 | 见详情
-
EG肉汤培养基
BNCC390941 | 见详情
-
蛋白瘤胃球菌培养基基础(含纤维二糖)
BNCC389132 | 见详情



用途:用于绿脓假单胞菌的分离培养。
用法
Suspend 45.3g/liter, add 10ml glycerol / liter, heat to boiling for 1 min with shaking, autoclave ( 15 min at 121℃).Cool to 50℃ and pour into Petri dishes.
称取本品45.3g,加热溶解于1000ml纯化水中, 加入甘油10ml,煮沸使混合均匀,分装三角瓶 ,121℃高压灭菌15分钟冷至50℃时,倾入无菌平皿备用。
注:培养基中含少量氯化镁,灭菌后可能出现微量沉淀。
原理:
1.营养成分:铜绿假单胞菌分解蛋白质能力较强,而发酵糖类能力较低,在培养基组分中明胶胰酶水解物和甘油为铜绿假单胞菌的生长提供碳、氮源、维生素和生长因子。
2.无机盐:氯化镁和硫酸钾可以促进绿脓菌素的产生,并维持渗透压。
3.选择性培养的原理: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etrimide)作为一种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通过改变细菌细胞的通透性,使细菌发生自溶或引起菌体蛋白质变性沉淀,导致细菌死亡,有较强的抑菌作用。铜绿假单胞菌对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有一定的耐受性,因此,被用于铜绿假单胞菌的选择培养。
4.颜色:铜绿假单胞菌生长过程中会产生两种水溶性色素:黄色的荧光素和绿色的绿脓菌素,所以在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琼脂平板上菌落呈黄绿色。
铜绿假单胞菌在琼脂培养基N(EP)上的生长特征:
有绿色色素
琼脂培养基N(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琼脂)(EP)微生物灵敏度试验:按标签用法制备培养基,接种以下质控菌株,放置30-35℃需氧培养18-24小时。
注:回收率计算时,用TSA琼脂做对照培养基。
十六烷三甲基溴化铵琼脂的使用原理及方法: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实物批次为准!
本公司销售的所有产品仅供实验科研使用,不用于人体及临床诊断。
2. 倾注平板前冷却至50℃,避免高温破坏CTAB活性;
3. 样品划线接种后35-37℃培养24-48小时,观察菌落形态及色素表达[1][5][6][8]。
2. 部分铜绿假单胞菌株可能不产色素,需结合氧化酶试验等补充鉴定;
3. 培养基灭菌后需立即使用,避免反复加热导致选择性下降[1][6][8]。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相应标准的原文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