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基C(EP标准)/用于抗生素效价测定
-
维生素C
1ST1523-10mg | 0.999
-
维生素C
1ST1523-100mg | 见证书
-
培养基B(EP标准)/用于抗生素效价测定
HB8842 | 见证书
-
维生素C
DW0045-0100 | HPLC≥98%
-
维生素E
DW0048-0100 | HPLC≥95%
-
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TSB)(中国药典)/一种通用的营养培养基,用于各种微生物的培养
HB4114-19 | 见证书
-
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中国药典)/用于霉菌和酵母菌的增菌培养
HB0253-71 | 见证书
-
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TSB)(中国药典)/一种通用的营养培养基,用于各种微生物的培养
HB4114-19 | 见证书
-
冻干兔血浆/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血浆凝固酶试验(GB、SN标准)
HB4117-4 | 见证书
-
沙氏葡萄糖琼脂(含氯霉素)(EP标准)/用于霉菌和酵母菌的分离培养
HB8407-2 | 见证书
称取本品20.0g,加热溶解于1000ml纯化水中,分装,121℃高压灭菌15min,备用。
培养基C(EP标准)微生物灵敏度试验:
按标签用法制备培养基,接种以下质控菌株,放置37±2℃需氧培养16-18小时。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实物批次为准!
培养基C(EP标准)相关标准解读
适用范围
培养基C(EP标准)主要用于抗生素效价测定,适用于微生物学检验领域,尤其针对药品质量控制中的微生物培养需求[3][5]。
核心检测方法
依据欧洲药典(EP)要求,需通过微生物生长促进试验、选择性测试及pH值稳定性验证。检测方法包括菌落计数法、显色反应观察等[5]。
检出限与定量限
检出限通常为1 CFU/mL,定量限需根据目标微生物种类调整,例如大肠埃希氏菌定量限为10 CFU/mL[5]。
质控样品要求
需使用标准菌株(如ATCC系列)进行质控,菌悬液浓度控制在10^6~10^8 CFU/mL,并记录生长特性及抑制率[5]。
关键实验步骤
1. 称量与溶解:按比例称取培养基粉末,加热至完全溶解;
2. 灭菌:121℃高压灭菌15分钟;
3. 分装与保存:无菌条件下分装至培养皿,避光2-8℃储存[3][5]。
特别说明
1. 开封后需密封防潮,避免成分失效;
2. 超出保质期或结块时应弃用;
3. 实验需在二级生物安全柜内操作[3][5]。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相应标准的原文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