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氧胆酸盐琼脂(DC)(日本标准)/用于大肠菌群固体平板测定
-
大肠菌群培养基(日本)/用于大肠菌群的固体平板检测
HB0112-1 | 见证书
-
硅酸盐细菌琼脂即用型平板
BNCC352253 | 见详情
-
醋酸菌琼脂即用型平板
BNCC354388 | 见详情
-
营养琼脂(NA)
BNCC368227 | 见详情
-
琼脂粉
BNCC372466 | 见详情
-
平板计数琼脂(PCA)
BNCC373055 | 见详情
-
大肠杆菌
BNCC363342 | 见详情
-
MH液体试管
BNCC391763 | 见详情
-
中国蓝培养基即用型平板
BNCC391618 | 见详情
-
肉汤培养基G(麦康凯肉汤)
BNCC391158 | 见详情
-
EG肉汤培养基
BNCC390941 | 见详情
-
蛋白瘤胃球菌培养基基础(含纤维二糖)
BNCC389132 | 见详情



用途:用于大肠菌群的固体平板检测。
成分(g/L)
检验原理:
蛋白胨提供碳氮源;乳糖是可发酵的糖类;氯化钠可维持均衡的渗透压;柠檬酸铁、柠檬酸钠和去氧胆酸钠抑制革兰氏阳性菌的生长;磷酸氢二钾为缓冲剂;琼脂是培养基的凝固剂;中性红为pH 指示剂,发酵乳糖产酸的细菌菌落为红色,不发酵乳糖的细菌为无色。
用法:
称取本品43.0g,加入1000ml蒸馏水,加热溶解并不停搅拌,煮沸1分钟。冷却至45-50℃左右时,倾入无菌平皿,无需高压灭菌。
质量控制和典型特征
36±1℃培养 18-24小时,选用有 30-150个菌落的平板,计数平板上出现的典型大肠菌群菌落。典型菌落为粉红色、紫红色或红色,菌落周围有或无胆盐沉淀环
a:金黄色葡萄球菌,b:大肠埃希氏菌,c:伤寒沙门氏菌,d:弗氏柠檬酸盐杆菌,e:阴沟肠杆菌
去氧胆酸盐琼脂(DC)微生物灵敏度试验:
按标签用法制备培养基,接种以下质控菌株,放置36±1℃需氧培养18-24小时。 注:回收率计算时,用TSA琼脂做对照培养基。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实物批次为准!
本公司销售的所有产品仅供实验科研使用,不用于人体及临床诊断。
用于革兰氏阴性肠道菌(如大肠埃希氏菌、沙门氏菌等)的选择性分离及平板计数,适用于食品、药品和环境样本中目标菌的检测[1]。
1. 样品处理:待检菌的新鲜培养物划线接种于去氧胆酸盐琼脂平板。
2. 培养条件:36℃±1℃恒温培养18-24小时。
3. 结果判读:根据菌落颜色和胆酸沉淀特征区分目标菌与非目标菌[1]。
可有效检测单菌落形成单位(CFU),定量限取决于样本预处理和稀释梯度,通常适用于≥10 CFU/g的样本检测[1]。
1. 阳性对照:大肠埃希氏菌(ATCC 25922)应呈现粉红色菌落并伴随胆酸沉淀。
2. 阴性对照:粪链球菌(CMCC 32223)应被完全抑制[1]。
1. 培养基配制:45g干粉溶于1L蒸馏水,煮沸溶解后冷却至50℃倾注平板。
2. 灭菌要求:未开封干粉需避光储存于阴凉处,开封后需密封防潮[1]。
1. 培养基pH值需严格控制在7.4±0.2范围。
2. 柠檬酸铁与去氧胆酸钠协同抑制革兰氏阳性菌,但对部分肠道致病菌无抑制作用,需结合其他选择性培养基联合使用[1]。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相应标准的原文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