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菌计数琼脂(VRBDA)/用于肠道菌计数和肠杆菌科鉴别
-
现隐肉汤/用于水中大肠菌群计数
HB0164 | 见证书
-
麦芽汁琼脂/用于霉菌和酵母菌计数
HB4176-2 | 见证书
-
肌醇/用于肠杆菌科生化实验
GB105 | 见证书
-
蜜二糖/用于肠杆菌科生化实验
GB106 | 见证书
-
平板计数琼脂(PCA)
BNCC373055 | 见详情
-
强化梭菌琼脂
BNCC376036 | 见详情
-
大肠杆菌
BNCC363342 | 见详情
-
MH液体试管
BNCC391763 | 见详情
-
中国蓝培养基即用型平板
BNCC391618 | 见详情
-
肉汤培养基G(麦康凯肉汤)
BNCC391158 | 见详情
-
EG肉汤培养基
BNCC390941 | 见详情
-
蛋白瘤胃球菌培养基基础(含纤维二糖)
BNCC389132 | 见详情



用途:用于肠道菌计数和肠杆菌科鉴别。
成分(g/L)
检验原理:
蛋白胨、酵母粉在培养基中作为基础营养物质提供菌体细胞生长所需要的氮源、维生素及其它的矿质元素;葡萄糖作为可发酵的碳水化合物;中性红作为指示剂,发酵葡萄糖产酸使中性红指示剂变色,从而使的菌落呈红色;胆盐及结晶紫可抑制革兰氏阳性菌的生长。
用法:
称取本品39.5g,加热溶解于1000ml蒸馏水中,煮沸不要超过2分钟,冷至50℃左右时,倾入无菌平皿。无需高压灭菌。
肠道菌计数琼脂(VRBDA)上细菌的生长特征:
a:粪肠球菌,b:大肠埃希氏菌,c:鼠伤寒沙门氏菌,d:福氏志贺氏菌
肠道菌计数琼脂(VRBDA)的微生物灵敏度试验:
按标签用法制备培养基,接种以下质控菌株,放置36±1℃需氧培养18-24小时。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实物批次为准!
本公司销售的所有产品仅供实验科研使用,不用于人体及临床诊断。
适用于食品中大肠菌群的定量检测,包括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卫生监控及终产品检验[1][7]。
采用VRBDA平板计数法,通过胆盐与结晶紫选择性抑制非目标菌,中性红指示剂识别发酵葡萄糖的菌落[7]。
检出限为10 CFU/g(mL),定量范围为10-1000 CFU/g(mL)[7]。
需同步进行阳性对照(大肠埃希氏菌ATCC 25922)和阴性对照(无菌生理盐水)实验,阳性回收率应≥70%[7]。
1. 样品均质后梯度稀释;2. 选择2-3个适宜稀释度倾注VRBDA平板;3. 36±1℃倒置培养18-24小时;4. 计数紫红色有胆盐沉淀环的菌落[1][7]。
培养时间超过24小时可能导致革兰氏阳性菌过度生长干扰结果判读[7]。
适用于肠杆菌科细菌的快速筛查,包括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食源性致病菌检测[10]。
VRBDA预增菌后结合荧光PCR技术,针对保守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探针[10]。
绝对检出限为10 CFU/25g,定量检测需配合平板计数法[10]。
每批次需包含阴性对照、阳性对照和过程对照,CT值偏差需≤2个循环[10]。
1. VRBDA平板分离可疑菌落;2. 纯培养后提取DNA;3. 实时荧光PCR扩增;4. 熔解曲线分析确认产物特异性[10]。
该方法需与生化鉴定配套使用,不可单独作为阳性结果判定依据[10]。
适用于食品及环境样品中肠杆菌科的定性与定量检测[1][7]。
采用VRBDA双层平板法,下层为选择性培养基,上层覆盖无菌琼脂增强菌落特征显示[7]。
定量检测限为1 CFU/g,定性检测限为0.1 CFU/g[7]。
要求使用ATCC 25922和ATCC 13076作为质控菌株,每周进行培养基性能验证[7]。
1. 44.5℃水浴中倾注上层琼脂;2. 培养后观察双层界面菌落;3. 氧化酶试验排除假阳性[7]。
需控制培养基pH在7.3±0.2,pH偏差超过0.3需重新配制[7]。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相应标准的原文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