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氏志贺氏菌ATCC12022/主要用于阳性对照反应和培养基质量控制等实验
-
丛毛红曲Monascus pilosusCICC 5035
CICC 5035 | 见证书
-
紫色红曲Monascus purpureusCICC 5037
CICC 5037 | 见证书
-
红曲红曲Monascus ankaCICC 5034
CICC 5034 | 见证书
-
紫色红曲菌Monascus purpureusCICC 5036
CICC 5036 | 见证书
-
紫色红曲Monascus purpureusCICC 5031
CICC 5031 | 见证书
产品特色:
1.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技术,菌株质量稳定,保存时间长,2-8℃保存12个月,-80℃保存24个月以上。
2.配套菌株复苏液和,菌株复活简单,方便。
3.附带完整菌株鉴定报告,安全,放心。
4.瓶身喷码菌种简称及菌号,清晰明了,防止混淆。
福氏志贺氏菌ATCC12022鉴定方法:
冻干菌种复苏接种至TSA平板。菌种活化后划线接种于XLD平板、志贺氏菌显色平板,同时进行半固体穿刺、TSI试管划线、革兰氏染色镜检、博检革兰氏阴性细菌鉴定系统生化检测及棉子糖发酵管。
福氏志贺氏菌ATCC12022鉴定结果:
XLD平板
粉红色菌落,半透明、光滑、湿润、圆形、边缘整齐
志贺氏菌显色平板
无色菌落
革兰氏染色镜检
革兰氏阴性杆菌
TSI试管
K/A、不产气、不产硫化氢
博检革兰氏阴性细菌鉴定系统生化检测
福氏志贺氏菌或鲍氏志贺氏菌
半固体:无动力。
棉子糖发酵管:结果为阳性。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实物批次为准!
GB 4789.5-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志贺氏菌检验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及食品加工环境中志贺氏菌的定性检测,包括福氏志贺氏菌等四个亚群的检验,涵盖生鲜食品、加工食品、即食类产品等[10]。
1. 前增菌:使用志贺氏菌增菌液(GN肉汤)于41.5±1℃培养16-20小时;
2. 分离培养:接种XLD和MAC琼脂平板,35℃培养20-48小时;
3. 生化鉴定:包括TSI、赖氨酸脱羧酶、西蒙氏柠檬酸盐等试验;
4. 血清学鉴定:采用志贺氏菌多价及分型血清进行凝集试验[10]。
本标准为定性检测方法,未规定具体检出限与定量限。检测灵敏度取决于样品中活菌浓度及前增菌效果[10]。
1. 阳性对照:使用福氏志贺氏菌ATCC12022标准菌株验证检测流程;
2. 阴性对照:采用大肠埃希氏菌ATCC25922或其他非目标菌;
3. 空白对照:同步进行培养基无菌性验证[10]。
1. 选择性平板判读:XLD平板上呈粉红色半透明菌落,MAC平板上无色透明;
2. 三糖铁试验:底层产酸不产气,斜面不变色;
3. 血清分型:福氏志贺氏菌需与多价血清及型特异性血清(2a、2b等)反应;
4. 毒力基因检测:必要时补充ipaH基因PCR验证[10]。
1. 生物安全要求:实验操作需在BSL-2实验室进行;
2. 时效性要求:从样品处理到最终报告不超过5个工作日;
3. 结果判定:需综合生化反应与血清学结果,单一试验不可作为最终结论;
4. 非典型菌株处理:对不符合典型特征的菌株需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确认[10]。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相应标准的原文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