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主要用于阳性对照反应和培养基质量控制等实验
-
丛毛红曲Monascus pilosusCICC 5035
CICC 5035 | 见证书
-
紫色红曲Monascus purpureusCICC 5037
CICC 5037 | 见证书
-
红曲红曲Monascus ankaCICC 5034
CICC 5034 | 见证书
-
紫色红曲菌Monascus purpureusCICC 5036
CICC 5036 | 见证书
-
紫色红曲Monascus purpureusCICC 5031
CICC 5031 | 见证书
本品主要用于阳性对照反应和培养基质量控制等实验,广泛运用于食品、药品、化妆品等行业。
产品特色:
1.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技术,菌株质量稳定,保存时间长,2-8℃保存12个月,-80℃保存24个月以上。
2.配套菌株复苏液和,菌株复活简单,方便。
3.附带完整菌株鉴定报告,安全,放心。
4.瓶身喷码菌种简称及菌号,清晰明了,防止混淆。
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鉴定方法:
冻干菌种复苏接种至TSA平板。菌种活化后划线接种于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平板,同时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氧化酶试纸、乙酰胺肉汤、金氏B培养基、绿脓菌素测定用培养基(PDP)以及博检革兰氏阴性细菌鉴定系统生化检测。
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鉴定结果:
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平板
绿色菌落
革兰氏染色镜检
阴性杆菌
绿脓菌素测定用培养基(PDP)
在盐酸液层内出现粉红色
乙酰胺肉汤
产生砖红色沉淀
金氏B培养基
产荧光
博检革兰氏阴性细菌鉴定系统生化检测
铜绿假单胞菌
氧化酶试纸:结果为阳性。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实物批次为准!
涉及的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解读
1. 适用范围
GB 8538-20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适用于饮用天然矿泉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定性及定量检测。
GB 19298-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包装饮用水》:规定包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微生物限量要求。
GB 8537-20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饮用天然矿泉水》:明确饮用天然矿泉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不得检出要求。
2. 核心检测方法
GB 8538-2022:采用滤膜过滤法结合CN琼脂平板培养,通过绿脓菌素显色反应进行初步鉴定。
补充方法包括氧化酶试验和乙酰胺肉汤生化试验,用于进一步确认。
3. 检出限与定量限
所有标准均规定铜绿假单胞菌在250mL水样中不得检出(n=5,c=0,m=0),即同批次5个独立样本均需符合限值。
4. 质控样品要求
需使用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作为阳性对照菌株,验证检测流程的准确性。阴性对照可采用荧光假单胞菌ATCC13525。
5. 关键实验步骤
① 水样过滤:使用0.45μm滤膜过滤250mL水样;
② 培养:滤膜贴于CN琼脂平板,36℃培养20-48小时;
③ 确证试验:绿脓菌素测定、氧化酶试验及乙酰胺利用试验。
6. 特别说明
① 紫外线检查菌落时需控制时间,避免杀灭活菌;
② 滤膜与培养基间需避免气泡,以防影响菌落生长;
③ 实验环境需严格无菌,防止交叉污染。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相应标准的原文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