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绿假单胞菌ATCC9027/主要用于阳性对照反应和培养基质量控制等实验
-
丛毛红曲Monascus pilosusCICC 5035
CICC 5035 | 见证书
-
紫色红曲Monascus purpureusCICC 5037
CICC 5037 | 见证书
-
红曲红曲Monascus ankaCICC 5034
CICC 5034 | 见证书
-
紫色红曲菌Monascus purpureusCICC 5036
CICC 5036 | 见证书
-
紫色红曲Monascus purpureusCICC 5031
CICC 5031 | 见证书
本品主要用于阳性对照反应和培养基质量控制等实验,广泛运用于食品、药品、化妆品等行业。
产品特色:
1.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技术,菌株质量稳定,保存时间长,2-8℃保存12个月,-80℃保存24个月以上。
2.配套菌株复苏液和,菌株复活简单,方便。
3.附带完整菌株鉴定报告,安全,放心。
4.瓶身喷码菌种简称及菌号,清晰明了,防止混淆。
铜绿假单胞菌ATCC9027鉴定方法:
菌种复苏接种至TSB培养基中。 然后接种CN琼脂平板,并做绿脓菌素试验、产氨试验、氧化酶试验和荧光试验。
铜绿假单胞菌ATCC9027鉴定结果:
1.CN琼脂:经36℃培养24小时,为蓝绿色菌落,在366nm紫外灯下显荧光。
2.绿脓菌素试验:接种至PDP培养基36±1℃培养24h,加入三氯甲烷提取绿脓菌素,转移至另一试管,加入1mol/L的盐酸1ml,振荡后盐酸变为粉红色,绿脓菌素阳性。
3.产氨试验:接种至乙酰胺肉汤后36℃培养24小时,滴加钠氏试剂,产生砖红色沉淀。
4.氧化酶试验:涂布菌落至氧化酶试纸,阳性变紫。
5.荧光试验:接种至金氏B培养基36±1℃培养24h,在366nm紫外灯下产生荧光。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实物批次为准!
GB 8538-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解读
适用于饮用天然矿泉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检测,包含样品采集、预处理及确认流程[1]
采用滤膜法:250mL水样经0.45μm滤膜截留后接种至CN琼脂培养基,36℃培养24-48小时,结合菌落形态及乙酰胺肉汤、氧化酶试验确认[1][6]
检出限为1CFU/250mL,定量限依据样品稀释梯度确定[1]
需同时进行阴性对照(无菌水)和阳性对照(标准菌株ATCC9027),每批次检测需包含平行样品[1][3]
1. 样品过滤与转移
2. 选择性培养基培养
3. 生化试验验证(氧化酶、乙酰胺水解)[1][6]
夏季高温需缩短样品运输时间,实验室需定期验证培养基选择性及设备灭菌效果[1][3]
GB 19298-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包装饮用水》解读
规范包装饮用水(不含天然矿泉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限量要求及监督抽检规则[1][2]
参照GB 8538-2016执行,需在采样后24小时内启动检测[2][6]
限量标准为n=5,c=0,m=0(CFU/250mL),即5份样品均不得检出[1][2]
每批次抽检需包含同批次5个独立包装样品,检测前不得开封[2][9]
1. 无菌开封取样
2. 检测环境洁净度控制(按GB 4789.1)[2][6]
运输及储存过程中需避免包装破损,生产企业需每季度对水源及成品进行风险监测[3][9]
GB 8537-20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饮用天然矿泉水》解读
天然矿泉水的微生物限量控制,包括水源保护与成品检测要求[1][3]
与GB 8538-2016一致,重点监测丰水期(6-9月)和枯水期(2-5月)的水源污染风险[3][6]
同GB 19298-2014,要求n=5,c=0,m=0(CFU/250mL)[1][3]
水源监测需覆盖不同防护区采样点,每年至少两次全项目检测[3][6]
1. 水源地多点采样
2. 臭氧浓度监测(≥0.4mg/L)[3][5]
生产企业需建立生物膜防控体系,定期更换过滤设备及管道[3][7]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相应标准的原文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