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2A琼脂培养基(中国药典)/用于纯化水中菌落总数的测定
-
水中硒
GBW(E)080619 | 1.000g/L
-
水中镁
GNM-SMG-020-2013A | 100μg/mL
-
水中铬
GNM-SET473-2013 | 不同浓度
-
水中砷
GNM-SET439-2013 | 不同浓度
-
R2A琼脂培养基(中国药典)
BWZ6141-2016 | 10组分
-
R2A琼脂培养基(中国药典)
BWZ6142-2016 | 10组分
-
水中硒
GBW(E)080619 | 1.000g/L
-
水中镁
GNM-SMG-020-2013A | 100μg/mL
-
水中铬
GNM-SET473-2013 | 不同浓度
-
水中砷
GNM-SET439-2013 | 不同浓度
-
R2A琼脂培养基(中国药典)
BWZ6141-2016 | 10组分
-
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TSB)(中国药典)/一种通用的营养培养基,用于各种微生物的培养
HB4114-19 | 见证书
-
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中国药典)/用于霉菌和酵母菌的增菌培养
HB0253-71 | 见证书
-
冻干兔血浆/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血浆凝固酶试验(GB、SN标准)
HB4117-4 | 见证书
-
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TSB)(中国药典)/一种通用的营养培养基,用于各种微生物的培养
HB4114-19 | 见证书
-
沙氏葡萄糖琼脂(含氯霉素)(EP标准)/用于霉菌和酵母菌的分离培养
HB8407-2 | 见证书
用途:用于纯化水中菌落总数的测定,(EP、USP、Chp标准)
配方:
用法:称取本品18.18g,加热溶解于1000ml纯化水中,分装三角瓶,121℃高压灭菌15分钟,备用。
注:培养基中有少量淀粉和硫酸镁,灭菌后可能会有微量沉淀。
检验原理:酵母浸出粉、蛋白胨、酸蛋白水解物提供氮源、维生素、生长因子;葡萄糖、为可发酵糖类;可溶性淀粉可以吸收菌在复苏过程产生的有害物质;丙酮酸钠可增强细菌的复苏。磷酸氢二钾为酸碱缓冲剂;无水硫酸镁提供二价阳离子;琼脂为凝固剂。
不同药典关于纯化水的微生物检测方法和质量标准
中国药典
【检查】 微生物限度 取本品不少于 1ml,按薄膜过滤法处理后,采用 R2A 琼脂培养基,30~35℃培养不少于 5 天,依法检查(通则 1105),每1ml 供试品中需氧菌总数不得过 100cfu。
操作简述:
除葡萄糖、琼脂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微温溶解,调节 pH 值使加热后在 25℃的 pH值为 7.2±0.2,加入琼脂,加热溶化后,再加入葡萄糖,摇匀,分装,灭菌。 R2A 琼脂培养基适用性检查试验 照通则 1105 中“计数培养基适用性检查”的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方法进行,试验菌株为铜绿假单胞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应符合规定。
USP标准
在美国药典中,推荐使用0.45μm薄膜过滤法,并同时使用高营养培养基(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PCA))于30-35℃培养72小时以上,和低营养培养基(R2A琼脂)于20-25℃培养96小时以上。检测标准为:≤100cfu/ml 。
操作简述:(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量取10ml充分混匀的水样,以无菌操作加入安装好的薄膜过滤器内,过滤。并用 pH7.0的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冲洗滤膜,每张滤膜每次冲洗量为100ml,共冲洗1次。过滤后,取出滤膜,正面朝上贴于琼脂平板上。共制备 2张滤膜,一张滤膜贴于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平板(高营养培养基)置30℃~35℃生化培养箱中倒置培养2~3天,计数。另一张滤膜贴于R2A琼脂平板(低营养培奍基),置20℃~25℃生化培养箱倒置培养5~7天,计数。以培养基平板上菌落数生长较多者作为检测结果, 按比例折算为1ml纯化水中的微生物数量后报告。EP标准
在欧洲药典中使用薄膜过滤法(0.45μm 孔径滤膜),使用 R2A 琼脂培养基在 30℃~35℃培养 5 天以上。 质量标准:≤100cfu/mL。
操作简述:(可根据实际情况训整)
量取 10ml 充分混匀的水样,以无菌操作加入 安装好的薄膜过滤器内,过滤。并用 pH7.0 的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冲洗滤膜,每张滤膜 每次冲洗量为 100ml,共冲洗 1 次。过滤后,取出滤膜,正面朝上贴于 R2A 琼脂平板上, 置 30℃~35℃生化培养箱中倒置培养 5 天,计数。按比例折算为 1ml 纯化水中的微生物数量后 报告。
R2A琼脂微生物质控结果:
大肠埃希氏菌
白色菌落
金黄色葡萄球菌
白色菌落
铜绿假单胞菌
有绿色色素
R2A琼脂培养基的原理及应用:
R2A琼脂培养基(中国药典)微生物灵敏度试验:
按标签用法制备培养基,接种以下质控菌株,放置30-35℃需氧培养48-120小时。注:回收率计算时,用R2A琼脂做对照培养基。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实物批次为准!
一、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1105)相关标准解读
适用于纯化水及制药用水系统中微生物限度的测定,尤其针对受氯气损伤的细菌复苏及生长缓慢的耐氯菌检测[5]。
采用薄膜过滤法,取不少于1ml样品过滤后,使用R2A琼脂培养基在30℃条件下培养[5]。
• 培养时间延长至5-7天可显著提高检出率
• 最低检测限达1CFU/ml(需结合具体验证数据)[5]
需使用铜绿假单胞菌(CMCC 10104)和枯草芽孢杆菌(CMCC 63501)进行培养基适用性验证,回收率应≥70%[5]。
1. 培养基配制:每升蒸馏水溶解15.2g干粉
2. 灭菌条件:121℃高压灭菌15分钟
3. pH控制:灭菌后pH需保持7.2±0.2[5]
• 需在20-28℃环境培养5-7天
• 培养基灭菌后允许稍浑浊
• 不可使用结块或污染培养基[5]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相应标准的原文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