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性罗氏培养基基础/用于结核杆菌的培养、计数、保存、照光试验、药物敏感性测定及菌型鉴定等
-
MH液体试管
BNCC391763 | 见详情
-
中国蓝培养基即用型平板
BNCC391618 | 见详情
-
肉汤培养基G(麦康凯肉汤)
BNCC391158 | 见详情
-
EG肉汤培养基
BNCC390941 | 见详情
-
蛋白瘤胃球菌培养基基础(含纤维二糖)
BNCC389132 | 见详情



用途:用于结核杆菌的培养、计数、保存、照光试验、药物敏感性测定及菌型鉴定等。
成分(g/600ml)
称取本品52.4g,溶解于600ml 蒸馏水中,加入 12ml甘油混匀,沸水锅内煮沸30-40 分钟(其间不断摇晃)呈糊状,待冷至 50℃左右时,加入无菌新鲜全卵液 1000ml,混匀分装试管,放入血清凝固器内,待凝固器内温度达 85-90℃计时,1-1.5 小时后取出,放冷备用。
注:培养基中含较多马铃薯淀粉,呈浑浊状。
用法详解:
(1)基础培养基:称取除全蛋液以外的成分加热煮沸溶解于600mL纯化水中,加热过程需不停搅拌以防止马铃薯粉凝成块或糊底,121℃灭菌15min,冷却至55℃备用;
(2)全蛋液制备:将新鲜鸡蛋洗刷外壳后,浸于5%碳酸钠溶液中约30min,用清水冲洗后,浸泡于75%乙醇溶液中数分钟,在无菌环境中用灭菌的镊子或其他器具打破蛋壳,将蛋液倒入含玻璃珠的无菌锥形瓶中(可预先将玻璃珠放入锥形瓶中,121℃高压蒸汽灭菌15-30min),充分摇晃使蛋黄、蛋白摇散混合均匀。
注:新鲜鸡蛋内的蛋液通常是无菌的,无须进行灭菌处理,操作过程应注意避免污染。若蛋液中可能残存蛋壳碎渣,可将打散后的全蛋液用无菌纱布进行过滤。
(3)将1000mL全蛋液与600mL基础溶液混合充分摇匀,无菌分装于灭菌的试管中,每管5-7mL(视试管的大小调整装量),摆长斜面,用85-90℃流动蒸汽灭菌1-1.5h至斜面完全凝固,取出冷却后备用。制备好的罗氏培养基斜面应呈微绿色或黄绿色。
注:不同于一般的培养基,此培养基中不使用琼脂,而是通过蛋液的凝固效果制成固体培养基,因此硬度较低,且分枝杆菌生长周期长,为防止培养基过分失水变干,通常使用试管制成斜面使用而不是做成平板(平板通常培养3-5天后会有明显失水变薄现象,而分枝杆菌通常需要培养数周的时间)。将蛋液与基础培养基混合时,应缓慢倒入轻轻摇匀,防止产生过多气泡。85-90℃的流动蒸汽可以保持蛋液中的维生素不被破坏,也可使用凝固器加温至85-90℃,若无流动蒸汽灭菌器和凝固器,也可使用烘箱调节至85-90℃使培养基凝固。
酸性罗氏培养基基础微生物灵敏度试验:
按标签用法制备培养基,接种以下质控菌株,放置36℃需氧培养14-28天。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实物批次为准!
本公司销售的所有产品仅供实验科研使用,不用于人体及临床诊断。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微生物检验中培养基和试剂的性能验证,包括培养基的物理化学特性、微生物生长能力及选择性等要求。
1. pH测定:培养基灭菌后pH值需符合规定范围(如酸性罗氏培养基pH 5.6±0.2)。
2. 微生物生长试验:使用目标菌株(如乳酸菌)验证培养基支持生长的能力,抑制非目标菌(如霉菌)。
目标菌在培养基中的最低检出限为10 CFU/mL,定量限为100 CFU/mL。需通过梯度稀释法验证。
质控菌株需包含标准菌株(如ATCC 4356)和实际分离菌株,验证培养基的选择性和灵敏度。
1. 培养基配制:精确称量各成分并溶解,调整pH后高压灭菌(121℃, 15分钟)。
2. 性能验证:平行接种目标菌和干扰菌,观察生长情况及选择性。
酸性罗氏培养基需避光保存,开封后需密封防潮,有效期一般为3个月。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相应标准的原文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