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硫酸铋琼脂培养基(USP标准)(Bismuth Sulfite Agar Medium)/用于沙门氏菌选择性分离培养(GB4789.4)
-
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TSB)(中国药典)/一种通用的营养培养基,用于各种微生物的培养
HB4114-19 | 见证书
-
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中国药典)/用于霉菌和酵母菌的增菌培养
HB0253-71 | 见证书
-
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TSB)(中国药典)/一种通用的营养培养基,用于各种微生物的培养
HB4114-19 | 见证书
-
冻干兔血浆/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血浆凝固酶试验(GB、SN标准)
HB4117-4 | 见证书
-
沙氏葡萄糖琼脂(含氯霉素)(EP标准)/用于霉菌和酵母菌的分离培养
HB8407-2 | 见证书
用途:用于沙门氏菌选择性分离培养。
成分(g/L)
称取本品52.3克,加热搅拌溶解于1000ml纯化水中,冷却至50℃,倾入灭菌平皿。不要过分加热,无需高压灭菌。
注:培养基中的柠檬酸铋铵和亚硫酸钠反应生成不溶物,培养基呈浑浊状,有黑色沉淀,摇匀后倒平板使用即可。
质量控制和典型特征
沙门氏菌在37℃培养24-48小时后,棕褐色或灰色至黑色,有时有金属光泽,周围培养基呈棕色或黑色,有些菌株呈灰绿色,周围培养基不变或微变暗。
沙门氏菌在亚硫酸铋琼脂(BS)生长特征:
伤寒沙门氏菌CMCC50071 菌落呈黑褐色,有金属光泽
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CMCC50093 菌落呈灰绿色,无金属光泽
亚利桑那沙门氏菌CMCC47001 菌落呈亮黑色,有金属光泽
亚硫酸铋琼脂(USP) 微生物灵敏度试验:
按标签用法制备培养基,接种以下质控菌株,放置30-35℃需氧培养24-48小时。注:回收率计算时,用TSA琼脂做对照培养基。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实物批次为准!
GB 4789.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及食品加工环境中沙门氏菌的定性检测。亚硫酸铋琼脂培养基(USP)作为选择性分离培养基,用于沙门氏菌的选择性培养与初步鉴定,尤其适用于含复杂微生物群的样本(如乳制品、肉类制品)[8]。
1. 预增菌:使用缓冲蛋白胨水(BPW)复苏损伤菌体
2. 选择性增菌:采用TTB和SC两种增菌液同步培养
3. 选择性分离:划线接种亚硫酸铋琼脂(BS),37℃培养24-48小时
4. 生化鉴定:典型菌落进行三糖铁琼脂(TSI)和赖氨酸脱羧酶试验[8]
• 最低检出限:1 CFU/25g(经增菌后)
• 定量要求:在BS琼脂上需分离出典型菌落(直径2-4mm,呈棕黑色或灰色,带金属光泽)[8]
1. 阳性对照:鼠伤寒沙门氏菌ATCC 14028
2. 阴性对照:大肠埃希氏菌ATCC 25922
3. 培养基质控:每批次需验证选择性和灵敏度,抑制率应≥90%,目标菌回收率≥70%[8]
1. 培养基配制:分步溶解成分,避免过度加热(柠檬酸铋铵与亚硫酸钠需单独溶解)
2. 灭菌条件:煮沸溶解琼脂,不高压灭菌
3. 接种方法:采用四区划线法,第三、四区需出现单个菌落
4. 培养观察:24小时初判,48小时终判[4][8]
1. 时效性:配制后需避光保存,48小时内使用
2. 干扰处理:高脂样本需先用灭菌吐温80预处理
3. 结果判读:需结合TSI斜面产碱/底层产酸、H₂S阳性等特征综合判断[8]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相应标准的原文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