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古霉素0.66mg/添加于200ml卵黄双抗培养基(EPV)或液体双抗增菌液中
-
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TSB)(中国药典)/一种通用的营养培养基,用于各种微生物的培养
HB4114-19 | 见证书
-
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中国药典)/用于霉菌和酵母菌的增菌培养
HB0253-71 | 见证书
-
冻干兔血浆/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血浆凝固酶试验(GB、SN标准)
HB4117-4 | 见证书
-
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TSB)(中国药典)/一种通用的营养培养基,用于各种微生物的培养
HB4114-19 | 见证书
-
沙氏葡萄糖琼脂(含氯霉素)(EP标准)/用于霉菌和酵母菌的分离培养
HB8407-2 | 见证书
每支添加于200ml卵黄双抗培养基(EPV)或液体双抗增菌液中
万古霉素的作用:
万古霉素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主要抑制革兰氏阳性菌生长发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作用强,对难辨梭状芽抱杆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等作用也良 好。与其他抗生素无交叉耐药性,极少有耐药菌株。万古霉素0.66mg微生物灵敏度试验:
按标签用法制备培养基,接种以下质控菌株,放置36±1℃需氧培养18-24小时。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实物批次为准!
1. SN/T 5360-2021 出口动物源食品中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残留量的测定
本标准适用于动物源食品(包括肌肉、内脏、蛋类、乳制品等)中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残留量的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检测[5]。
采用乙腈提取目标物,经HLB固相萃取柱净化后,通过C18色谱柱分离,采用电喷雾电离源正离子模式(ESI+)进行质谱检测[5]。
万古霉素检出限为0.5 μg/kg,定量限为1.5 μg/kg;去甲万古霉素检出限为0.3 μg/kg,定量限为1.0 μg/kg[5]。
每批次检测需包含阴性对照样品、加标回收样品(低、中、高三个浓度水平),回收率应控制在70%-120%范围内[5]。
① 样品均质后加入磷酸盐缓冲液;② 乙腈振荡提取;③ 低温离心后取上清液;④ HLB柱净化;⑤ 氮吹浓缩复溶;⑥ 上机分析[5]。
本标准明确要求检测过程需在18℃以下环境操作,避免目标物降解。对含脂肪>5%的样品需增加正己烷脱脂步骤[5]。
2. 农业部1862号公告-3-2012 饲料中万古霉素的测定
适用于配合饲料、浓缩饲料及添加剂预混料中万古霉素含量的检测,定量范围为0.1-10 mg/kg[5]。
采用甲醇-水溶液超声提取,经Oasis MCX混合型阳离子交换柱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5]。
方法检出限为0.05 mg/kg,定量限为0.1 mg/kg[5]。
每20个样品需插入1个平行样,相对偏差应≤15%。基质加标回收率需达到60%-130%[5]。
① 试样粉碎过0.45 mm筛;② 磷酸盐缓冲液浸润;③ 超声辅助提取;④ MCX柱净化;⑤ 氮吹浓缩定容;⑥ 色谱分离(ACQUITY UPLC HSS T3柱)[5]。
标准强调含植酸酶饲料需额外进行酶解处理,检测时需注意离子抑制效应,要求内标法校正基质效应[5]。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相应标准的原文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