靛基质试验用培养基/用于副溶血弧菌的靛基质试验
-
硝基苯
BW901086 | 99.7%
-
靛基质试液
SH-00730 | 10mg/mL
-
动力培养基/用于动力试验
HB4168-6 | 见证书
-
胰蛋白胨水培养基/用于靛基质试验
HB5218 | 详见说明
-
靛基质试剂
BWZ6081-2016 | /
-
靛基质试剂
R32661-10ml | 见说明书
-
硝基苯
BW901086 | 99.7%
-
靛基质试液
SH-00730 | 10mg/mL
-
动力培养基/用于动力试验
HB4168-6 | 见证书
-
胰蛋白胨水培养基/用于靛基质试验
HB5218 | 详见说明
-
靛基质试剂
BWZ6081-2016 | /
-
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TSB)(中国药典)/一种通用的营养培养基,用于各种微生物的培养
HB4114-19 | 见证书
-
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中国药典)/用于霉菌和酵母菌的增菌培养
HB0253-71 | 见证书
-
冻干兔血浆/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血浆凝固酶试验(GB、SN标准)
HB4117-4 | 见证书
-
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TSB)(中国药典)/一种通用的营养培养基,用于各种微生物的培养
HB4114-19 | 见证书
-
沙氏葡萄糖琼脂(含氯霉素)(EP标准)/用于霉菌和酵母菌的分离培养
HB8407-2 | 见证书
用途:用于副溶血弧菌的靛基质试验。
检验原理:
某些细菌能分解蛋白胨中的色氨酸,生成吲哚。吲哚的存在可用显色反应表现出来。吲哚与对二甲基氨基苯醛结合,形成玫瑰吲哚,为红色化合物。
靛基质试验原理:
某些细菌能分解蛋白胨中的色氨酸,生成吲哚。吲哚的存在可用显色反应表现出来。吲哚与对二甲基氨基苯醛结合,形成玫瑰吲哚,为红色化合物。
结果判断:接纯培养物至本培养基中36±1℃培养18-24小时,滴加 Kovacs试剂 0.1ml,出现红色环者为阳性,出现黄棕色环者为阴性。
成分(g/L):
用法
称取本品43.0g,加热溶解于1000ml 蒸馏水中,分装试管,121℃高压灭菌15分钟备用。
靛基质试验用培养基微生物质控结果:
靛基质试验用培养基微生物灵敏度试验:
按标签用法制备培养基,接种以下质控菌株,放置36±1℃需氧培养18-24小时。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实物批次为准!
国家标准GB 4789.28-2013解读
适用范围
该标准适用于食品微生物学检验中培养基和试剂的质量控制,包括靛基质试验用培养基的质控要求,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4]。
核心检测方法
采用靛基质显色反应法:细菌分解色氨酸生成吲哚,与对二甲基氨基苯醛结合形成红色化合物。需使用特定蛋白胨水培养基,并按照标准规定的培养条件(36±1℃,24-48h)进行试验[4]。
质控样品要求
质控菌株包括大肠埃希氏菌(ATCC 25922)和福氏志贺氏菌(CMCC(B)51572)。阳性对照应显示红色反应,阴性对照保持试剂本色,培养基需通过pH验证(灭菌后7.3±0.1)[4]。
关键实验步骤
1. 接种:取纯培养物接种至蛋白胨水培养基;
2. 培养:36±1℃培养24-48小时;
3. 显色:沿管壁加入靛基质试剂,观察液面颜色变化[4][2]。
特别说明
1. 若需提高特异性,可先用乙醚或二甲苯提取靛基质;
2. 含糖培养基可能导致假阴性,建议使用专用蛋白胨水培养基;
3. 试剂需避光保存,变色后不可使用[4][9]。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相应标准的原文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