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苄青霉素麦康凯琼脂/用于气单胞菌的选择性分离培养
-
营养琼脂
WJ6425-1 | 见证书
-
麦康凯琼脂/用于肠道致病菌的选择性分离培养
HB6238 | 见证书
-
麦康凯琼脂/用于肠道致病菌的选择性分离、培养
HB6238 | 详见说明
-
碱性琼脂/用于霍乱弧菌的分离培养
HB8402 | 见证书
-
麦康凯琼脂/用于肠道致病菌的选择性分离培养
HB6238 | 见证书
-
麦康凯琼脂
BNCC376064 | 见详情
-
青霉菌
BNCC117714 | 见详情
-
MH液体试管
BNCC391763 | 见详情
-
中国蓝培养基即用型平板
BNCC391618 | 见详情
-
肉汤培养基G(麦康凯肉汤)
BNCC391158 | 见详情
-
EG肉汤培养基
BNCC390941 | 见详情
-
蛋白瘤胃球菌培养基基础(含纤维二糖)
BNCC389132 | 见详情



用途:用于气单胞菌的选择性分离培养。
添加剂:每瓶需配套添加 4盒 HB8576a 溶液 使用,每支添加于200ml氨苄青霉素麦康凯琼脂中。
成分:
检验原理:蛋白胨和乳糖糖提供碳氮源;牛胆盐、氨苄青霉素和结晶紫为抑菌剂,可抑制大部分杂菌生长;部分非目标菌株可以利用乳糖和牛胆盐,为桃红色菌落,并产生胆酸沉淀,可以和嗜水气单胞菌区别;琼脂是培养基的凝固剂。
用法:
称取本品52.0g,加热溶解于1000ml蒸馏水中,121℃高压灭菌15分钟,冷却至50℃时,每200ml加入一支氨苄青霉素溶液(1mg),混匀,倾入无菌平皿,备用。
氨苄青霉素麦康凯琼脂微生物灵敏度试验:
按标签用法制备培养基,接种以下质控菌株,放置37℃需氧培养24小时。注:回收率计算时,用TSA琼脂做对照培养基。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实物批次为准!
本公司销售的所有产品仅供实验科研使用,不用于人体及临床诊断。
2. 鉴别培养:乳糖发酵菌落呈桃红色(中性红指示),非发酵菌落为无色透明;
3. 目标菌验证:需配套生化试验(如氧化酶、TSI反应)确认嗜水气单胞菌[2][6]。
2. 定量限:采用梯度稀释法时,有效计数范围为30-300 CFU/平板,稀释误差需控制在±5%以内[6]。
2. 阴性对照:大肠埃希氏菌ATCC25922,应被完全抑制或形成桃红色菌落;
3. 质控频率:每批次培养基需进行灵敏度验证,回收率应≥70%[2][6]。
2. 抗生素添加:冷却至50℃时,按1mg/200ml加入氨苄青霉素溶液;
3. 无菌分装:在百级洁净环境下倾注平板,厚度需达4-5mm;
4. 样本处理:固体样本需均质处理(30秒,8000rpm),液体样本直接接种[1][2][6]。
2. 储存条件:未添加抗生素的基料可常温保存6个月,成品平板需2-8℃保存且不超过72小时;
3. 干扰物质:高浓度胆盐可能导致部分气单胞菌受抑制,需优化添加比例[1][2][6]。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相应标准的原文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