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芽糖发酵管(含小倒管)(10ml)/用于脑膜炎奈瑟氏菌生化鉴定
-
木糖发酵管/用于单增李氏菌生化鉴定
GB032 | 见证书
-
5%乳糖发酵管/用于志贺氏菌生化鉴定
GB021 | 见证书
-
鼠李糖发酵管/用于单增李氏菌生化鉴定
SN013 | 见证书
-
木糖发酵管/用于单增李氏菌生化鉴定
SN014 | 见证书
-
葡萄糖发酵管/用于单增李氏菌生化鉴定
SN016 | 见证书
-
麦芽糖/用于单增李氏菌生化鉴定
SN017 | 见证书
-
烟管菌
BNCC150950 | 见详情
-
MH液体试管
BNCC391763 | 见详情
-
中国蓝培养基即用型平板
BNCC391618 | 见详情
-
肉汤培养基G(麦康凯肉汤)
BNCC391158 | 见详情
-
EG肉汤培养基
BNCC390941 | 见详情
-
蛋白瘤胃球菌培养基基础(含纤维二糖)
BNCC389132 | 见详情



用途:用于脑膜炎奈瑟氏菌生化鉴定
包装方式:塑料管装10ml,单支独立包装,更防漏,免污染
保存条件:5-25℃
麦芽糖发酵管(含小倒管)微生物灵敏度试验:接种以下质控菌株,放置36±1℃需氧培养24-48小时。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实物批次为准!
本公司销售的所有产品仅供实验科研使用,不用于人体及临床诊断。
GB/T 20883-2017规定了麦芽糖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包装储运要求,适用于以淀粉或淀粉质为原料,经液化、糖化、精制而成的麦芽糖产品的生产、检验和销售[9]。
标准中明确了以下检测方法:
1. 干物质测定:采用折光法或干燥法;
2. 麦芽糖含量测定: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或斐林试剂滴定法;
3. pH值测定:电极法;
4. 透光率测定:分光光度计法(波长430nm)[9]。
1. 麦芽糖含量:HPLC法最低检出限为0.5g/100g,定量限为1.0g/100g;
2. 干物质测定:折光法精度可达±0.2%;
3. 重金属污染物:铅、砷等检出限符合GB 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9]。
1. 每批次需保留至少500g代表性样品,密封避光保存6个月;
2. 实验室比对样品需覆盖不同类型麦芽糖(液体/固体);
3. 质控样品的麦芽糖含量偏差不得超过标称值的±2%[9]。
1. 样品预处理:固体样品需用超纯水溶解至20%浓度;
2. 色谱条件:C18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75:25),流速1.0mL/min;
3. 斐林试剂法需严格控制水浴温度(沸腾状态)和滴定终点判定[9]。
1. 2017版主要调整内容:更新产品分类名称,优化麦芽糖含量、pH值等技术指标;
2. 检测实验室需每半年进行方法验证,确保HPLC柱效≥5000理论塔板数;
3. 当检测结果处于临界值时,应采用两种不同原理的方法复检[9]。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相应标准的原文为准!